中國青年報:黃牛變“就醫助理”要打擊炒號也要疏導需求

柯銳

2018年09月13日08: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知名大醫院醫療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共識。優質醫療資源較為集中的大城市,更是如此。為打擊黃牛黨,衛生部門近年出台“非急診全面預約”挂號改革等系列新政,患者可通過微信、自助挂號機、電話等多渠道,實名預約7天內號源。

不過,技術進步並未完全杜絕號販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號販子搶號已經轉戰到挂號移動終端,各種挂號App平台也隨之誕生,一邊是患者下單預約挂號,一邊是號販子接單代挂,號販子和應用平台利用“互聯網+炒號”,平分暴利。

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這些“網絡黃牛黨”不見得有什麼特殊資源,比如,有的黃牛就是自己挂號搶佔號源,在App平台上找到買主后,退號再立即刷新,用真實患者的身份信息重新預約搶號,也就是“佔坑屯號”。所謂“網絡黃牛黨”並沒有什麼神秘招數,不過是把傳統的線下炒號搬上了網絡。

在一個領域裡,出現黃牛,至少可以說明存在兩種問題:該物品是相對稀缺的(比如大醫院的專家挂號名額)﹔價格不會因為供不應求而上升或者自發調節到供需平衡狀態(例如專家號有一定的定價標准,不會因為患者增多而大幅提高價格)。衛生部門實行全面預約挂號改革,相關部門多次對黃牛進行打擊,但是黃牛仍然如“打不死的小強”般頑強存在,從反面也說明了在知名大醫院裡,民眾就醫需求很旺盛,而醫療資源確實相對緊缺。正是這種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助長了黃牛的誕生和存續。

不過,梳理黃牛出現的原因,並不能說明黃牛現象就是正當的。相反,對於許多患者而言,醫院挂號名額是決定他們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剛需,一旦這些資源被黃牛們佔用,固然可能價高者得之,但是在缺乏透明度和公平競爭性的號源“黑市”裡,黃牛們可以坐地起價、哄抬價格,而患者則相對缺乏議價權,這對於患者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這種把持、炒作號源的行徑,破壞了醫療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從傳統的線下到線上網絡化操作,黃牛搖身變為“就醫助理”,對醫院的正常就醫秩序、患者的就醫需求造成了損害。監管部門既要對黃牛現象進行整治,更要看到黃牛現象背后民眾的就醫需求。滿足民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合理化需求,紓解民眾的看病難問題,可能更為關鍵,也是治本之途。

當下,對於相關管理部門而言,應該對為黃牛提供便利服務的各色App平台的違規行為進行監管和規制,避免其成為黃牛炒作票號的溫床。對於醫院而言,也有必要改進放號方式,加大票號發放工作的信息公開力度,採用技術手段盡最大可能甄別和防范黃牛,合理分配珍貴的醫療資源。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