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在持續降成本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2018年09月11日08:29  來源:南方日報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9月10日,省政府對外發布《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簡稱“實體經濟新十條”)。去年8月出台實施的“實體經濟十條”,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計為企業直接減負近千億元,極大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為了延續我省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上升勢頭,同時也為解決企業遇到的新問題,“實體經濟新十條”更多是做“加法”——增加了更多優惠扶持政策,充分彰顯廣東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的戰略定力。

發展實體經濟,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反復強調,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廣東是全國經濟大省,是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實體經濟也是廣東的突出優勢,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任何時候,這個突出優勢都不能丟,而且要繼續擴大優勢,不斷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事關未來發展的重大舉措,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無論是發展政策還是改革舉措,都要著眼於讓企業提振信心、放開手腳、大膽創新,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努力培育出更多創新能力強、品牌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優秀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廣東的實體經濟。

從當前經濟發展環境看,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嚴峻。一方面,外部面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引致的高端制造業“回流”和欠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低端制造業“分流”壓力﹔另一方面,內部面臨著企業運營成本攀升、資本“脫實向虛”、創新發展能力不足、民間投資放緩等一系列復雜矛盾和問題。古詩有雲:“春江水暖鴨先知。”廣東作為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作為全國制造業大省,也率先感受到了這種內外擠壓。對此,廣東沒有消極觀望、躊躇不前,而是積極應對、精准施策,及早制定實施了“實體經濟十條”,通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用地成本、社會保險成本、用電成本、運輸成本、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沖抵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壓力,切實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是發展實體經濟的前提保障。“實體經濟十條”瞄准的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制造業,聚焦的是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堵點,政策取向就是降低成本、優化環境,形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實體經濟十條”實施一年多來,越來越多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在降成本中獲得感明顯增強,預計2018至2020年可累計為企業直接降成本超2000億元。與此同時,企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難題,比如用地保障、用地價格優惠、工業廠房分割登記、項目審批等。這次修訂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像新制定的“對於投資20億元以上、符合投資強度等相關條件並完成供地手續的重大產業項目,省全額獎勵用地指標”“高標准廠房和工業大廈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推動市屬高速公路路段試行貨車通行費八五折優惠”等一系列新措施,就充分考慮了企業訴求,將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增創廣東營商環境新優勢。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廣東“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廣東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實際工作中。落實好“實體經濟新十條”,無疑是一個重要抓手,需要各地區各部門抓緊修訂完善配套措施,心無旁騖抓落實,一心一意求實效。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經濟社會發展最堅實的基礎,在強大的實體經濟。做好廣東經濟工作,切不可忘記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各地區各部門要認識到位、行動到位,牢牢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切實抓好抓實“實體經濟新十條”落地工作,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政府引導服務,在持續降成本中發展壯大我省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