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018年09月09日06: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9日 05 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近40年來,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改革開放中深入推進,政府治理不斷創新、效能持續提升,使人民群眾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滿意度。本期觀察版回顧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歷程,總結其寶貴經驗,並對如何更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行探討。

——編 者

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改革開放中深入推進(人民觀察)

服務型政府是以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並承擔相應服務職責的現代政府治理模式。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內容。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認識,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級政府職能加速向服務型轉變,大量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更加注重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建設,有力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這對服務型政府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顧40年來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歷程,系統總結其成就和經驗,對於今后一個時期更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40年來,伴隨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進程,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深入推進。1978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針對管理方法中的官僚主義提出了批評。他說:“現在,我們的經濟管理工作,機構臃腫,層次重疊,手續繁雜,效率極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推開,原有的政府職能特別是經濟管理職能出現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狀況,需要對政府職能進行新的界定。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正確發揮政府機構管理經濟的職能”,要求按照政企職責分開、簡政放權的原則進行改革。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三大提出“使政府對企業由直接管理為主轉變到間接管理為主”。這一時期,服務型政府建設處於起步階段。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與其相適應的政府職能轉變加速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進入發展階段。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宏觀經濟調控體系”。黨的十五大提出“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提高為人民服務水平”,在強調優化政府運行過程與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導向。黨的十六大提出:“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經過一系列探索,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任務,將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厘清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內涵、重點及基本內容,服務型政府建設在理論上更加充實。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將服務型政府建設與行政體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注重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進行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益探索,建立起基本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制,提升了所在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內容具體化,服務型政府建設進入全面深化的嶄新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明確把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這個階段,各級政府牢牢抓住簡政放權這個“牛鼻子”,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引領,加強監管創新,優化政府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各類公共服務供給。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了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極大提高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實效。

積累豐富經驗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從無到有,從逐步探索到全面推進,伴隨法治政府建設、創新政府建設、廉潔政府建設不斷深入。我們黨對服務型政府建設規律的認識也更加清晰,理論更加成熟,實踐日益充實,積累了豐富經驗。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改革開放以來,黨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不同歷史階段對服務型政府建設設計路線圖與時間表,增強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系統性和協同性。特別是以極大的決心和勇氣,打破利益固化藩籬,解決政府部門協同配合難題,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有力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向縱深發展。實踐証明,黨的堅強領導是政府職能轉變和充分發揮的根本保証,是我們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獨特政治優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論是深化簡政放權、全面提高政府效能,還是規范行政行為、優化辦事流程,服務型政府建設聚焦的都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訴求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根本動力。在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我們黨和政府始終注重在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實施有效管理,在政府有效管理中實現公共服務的充分供給,兩者相互補充、相互增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重政府自身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自身行政能力的高低,取決於政府運行體制機制是否順暢。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圍繞政府職能轉變這個主題,加強服務型政府的體制機制建設,針對政府管理的不同事項,致力於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該提供的服務提供到位,實現不同時期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目標。在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建設上,已初步構建起覆蓋廣泛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保障機制,各級各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改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標准得到全面落實,提升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效果。

主動適應時代條件變化。改革開放不是走在一馬平川的大道上,而要經歷各種艱難險阻。面對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我們在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既充分考慮世情國情黨情,抓住關鍵問題,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又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鼓勵地方政府進行實踐探索,為形成共識創造條件,為繼續深化改革創造條件。同時,服務型政府建設也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納入新內容,採用新手段。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積極運用新的科技手段,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政務信息共享,優化政府服務流程,讓人民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

近年來,我國各地政府積極推進自身改革,普遍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規范職責權限,把企業與群眾的痛點、堵點、難點作為改進政務服務的重點,簡化繁瑣手續,降低辦事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了社會活力和創造力。但是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如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情況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政府部門和辦事人員仍有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的現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這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時代方位,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總結歷史經驗,針對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短板,圍繞持續轉變政府職能,全方位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持續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轉變一直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核心。當前,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心在於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目標,構建起高效廉潔的體制機制。為此,就要繼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切實將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進一步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形成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相應地也對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內容、類型及途徑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過政府公共政策的有效引導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調動市場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圍繞教育、衛生健康、養老等領域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基礎上建立起權責清晰、財力協調、標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保障機制。

調動政府工作人員積極性。建設服務型政府,關鍵要有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調動起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激勵機制上,可以針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實際情況,在體現差異化基礎上合理設置干部考核指標,把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內容納入考核指標體系。改進考核方式方法,增強考核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防止不切實際定目標。強化考核結果分析運用,使政治堅定、奮發有為的干部得到褒獎,使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受到懲戒。通過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性來提升政府效能,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夯實干部隊伍基礎。

(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