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用精神力量撐起農業科研這片天

苗文新
2018年08月31日04: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國廣大農業科研人員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們艱苦奮斗、樂於奉獻、創新進取的精神成為我國農業科研領域的寶貴財富

  

  

  扎根黃河故道,發展果樹產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不久前,筆者到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採訪,聽了該所三代人的科研故事后很受觸動。他們在一代代傳承接力中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堅克難、造福百姓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

  原來,60年前,一批農業科研人員來到黃沙肆虐的黃河故道,不問條件、不計得失,扎下根來為農服務。科研人員在無房屋、無土地、無科研設備的“三無”條件下,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引進推廣了一批酥梨新品種,解決了一批技術難題,把這片過去貧瘠的土地改造成了生活富裕的綠洲。更為可貴的是,60年過去了,青年科研人員自覺繼承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克服種種困難,繼續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在農業科研領域,像鄭州果樹研究所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農業科研通常與農業生產實踐緊密相連,條件普遍比較艱苦。農業科研周期長,培育一個新品種有時需要科研人員一輩子的辛勞。此外,農業科研還存在投入風險高、新品種不易推廣等種種難題。面向農業實際需求,堅持做好農業服務,著實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

  多年實踐中,我國廣大農業科研人員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們艱苦奮斗、樂於奉獻、創新進取的精神成為我國農業科研領域的寶貴財富。這些精神的感召和激勵,是我國農業科技水平近年來持續攀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當前亟須找准農業科技突破方向,著力破解制約農業創新發展的突出科技難題。國家的需要為廣大農業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也需要更多農業科研工作者扑下身子、深入鄉村,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實際科學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31日 18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