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把醫聯體打造成健康聯合體

李紅梅
2018年08月31日04: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醫聯體不能以治病為中心,而應以居民健康為中心,始終關注人們的健康醫療需求

  

  最近,國家衛健委要求全國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醫聯體網格化全覆蓋,並出台了綜合績效考核試行方案。

  醫療聯合體簡稱醫聯體,是指由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縱向或橫向醫療資源整合所形成的醫療機構聯合組織。醫聯體網格化全覆蓋,是醫療供給側的重大改革。將區域內醫療資源整合成強有力的“拳頭”,是保障和維護居民健康的有效辦法。我國的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東、中、西部地區差異大,城鄉之間差異也比較明顯。老百姓看病首先考慮的是城市大醫院,哪怕家門口就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也要往大醫院跑,無序就醫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醫療機構聯合在一起,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有助於解決以上問題,讓居民在家門口能看上好醫生。

  醫聯體不是新鮮事物。以前各地組建的醫療集團、醫療聯盟,醫療機構之間的托管、協作、幫扶等形式都可以稱為醫聯體。經驗表明,醫療機構的種種“搭伙”有時會走調、跑偏,大醫院“跑馬圈地”,基層成為大醫院的“門診部”。這種以治病為中心的醫療聯合體,不僅不能滿足居民的醫療健康需求,反而給大處方、過度醫療、過度檢查以可乘之機,導致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避免醫聯體跑偏,需賦予其更清晰的角色定位。醫聯體不僅是醫療聯合體,更是健康聯合體。醫聯體不能以治病為中心,而應以居民健康為中心,成為醫養護功能齊備、疾病全程管理、主動有序分級診療的健康聯合體,以適應當前疾病譜變化、老齡化加速的新形勢,從而減少醫療花費,提高健康效果,增強群眾獲得感。健康聯合體關注百姓的醫療健康需求,居民從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都會得到全方位服務。這預示著,醫聯體的建立將推動醫療服務體系結構改變,新型健康服務模式呼之欲出。這種新型模式包括如下含義:首先,醫聯體內所有機構是協作、共享的關系。雖然牽頭單位是大醫院,但不能從基層“虹吸”病人,也不能讓一切資源圍繞大醫院轉。其次,醫聯體內患者不能隻“上轉”不“下轉”,須建立基層醫療機構首診機制,並與大醫院、各類機構有序轉診、分診。第三,基層家庭醫生將發揮關鍵性作用。多數患者可以在家庭醫生幫助下,留在基層就診,做好健康管理,部分疑難重病患者才轉到大醫院就診。第四,資源投入和績效評估均以居民健康為指標,居民健康指標始終得不到改善的醫聯體,都是偽醫聯體,勢必被淘汰。

  讓醫聯體成為健康聯合體,需要堅持政府主導,同時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例如,醫保部門要用好激勵機制,引導基層注重預防,提高藥品在基層的可及性,鼓勵家庭醫生更好地管理健康﹔衛生部門要加快遠程醫療平台建設,幫助基層、偏遠地區的患者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推動分級診療。

  醫聯體是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載體,將有效應對醫療健康風險和挑戰。有關各方應通力合作,轉變服務理念,共建健康聯合體,造福億萬人民。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31日 19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