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公用電話亭去留當因城而異

卞廣春

2018年08月30日08:43  來源:燕趙晚報
 
原標題:公用電話亭去留當因城而異

  曾經,公用電話是城市的一個標志,人們通過那一個個“小亭子”滿足便捷通信需求﹔可如今,它成為小廣告的棲身地,不少城市中的“牛皮癬”集中地,不僅被遺忘,還破壞市容。公用電話會不會退出城市設施的歷史舞台,諸多探索正在進行,也期待更多有創意的解決方案。(8月29日《經濟日報》)

  正如“好漢不提當年勇”,公用電話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就別再討論過去的風光了。那麼,手機成為每個人的“標配”,是不是公用電話就該統統一拆了之呢?也未必。因城而異,因地制宜,決定公用電話去留,是物盡其用,也是以人為本。

  目前,我國手機保有量約13億部。可由於貧困差異,有的人擁有兩部或兩部以上手機,說明我國沒有達到人手一部手機。對小孩、老人等極不方便使用手機的群體而言,投幣式公用電話可能比手機更方便。公用電話並不影響城市形象和交通,可以適當保留一部分。

  公用電話去留,不應一概而論。城市貧富差別、人口差別、流動量大小,與公用電話的使用頻率有一定關系。富裕發達城市可以在是否保留或者改造公用電話亭問題上做文章,而欠發達城市應當考慮到尚不富裕居民的需求,把重點放在保留哪些電話亭問題上,為部分居民使用電話提供方便。

  即使是富裕發達城市,也可以在流動人員密集地區保留公用電話。比如北京,如果原來在火車站、機場、天安門廣場、八達嶺長城景點等設置了公用電話亭,電信部門的數據又証實有一定的使用頻率,拆除就不方便了一部分人,不拆除並不增加新的成本,保留為宜。而那些常年無人問津的公用電話,當然在取消之列。

  在確定公用電話去留問題后,再確定保留的公用電話如何發揮更大效用就方便多了。對於保留的公用電話,城市管理部門應考慮指定某個電信企業運營和管理,並落實監管責任,避免公用電話成為城市“瘡疤”“垃圾桶”或“牛皮癬”集中地,呈現公用電話新的形象。

  保留的公用電話亭,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一是設置更新,建議話機全部使用投幣電話或先進的移動支付電話,不再使用插卡電話﹔電話亭內固定一張座椅,供市民稍息片刻。二是功能升級,除了通話功能,還可以為市民提供手機充電、手機免費上網、城市地圖查詢等功能,運營商也可以做一些公益性、營利性廣告。

  總之,對城市公用電話亭的去留,應本著以人為本,滿足群眾需要的原則,既不全部一拆了之,又不原封不動,毫無改進。以高顏值、多功能亮相的公用電話亭,不失原有功能,又將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