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破解“謠鹽”,姿態要生動一些

項向榮

2018年08月29日08:07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破解“謠鹽”,姿態要生動一些

  近日,《中國賣鹽的是畜生》一文在網上廣為傳播,文中轉述了一位搞雕塑的教授寫的《鹽裡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爆款文章,活靈活現地描述了自己食用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鹽生病,后來不吃病就好了的故事。這位教授還言之鑿鑿地指出,亞鐵氰化鉀對人體肝臟腎臟造成傷害。“在10秒鐘內能使人喪失意志,幾分鐘內可以毒死一人。”

  其實,這樣的文章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網絡上,法制晚報報道,2017年在網絡上曾經流傳過該消息,在2018年2月前后已經進行辟謠。但鐵打的謠言流水的讀者,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有人跳出來炒作一次,也真有數不清的讀者信了。很多人一聽這名字就大驚失色:氰化物啊?要毒死人的!快去買那種不含此物的“原生態”食鹽,隻買貴的,不買對的。更有甚者,在朋友圈廣泛發動群眾,要求監管部門“禁止添加劇毒物亞鐵氰化鉀”。

  在古時甚至距今不遠的三四十年前,鹽並不是如現在所見的細粉狀,它總是結成大塊,所以被人們叫做“鹽巴”。買鹽的時候要用工具敲,才能分開。后來的袋裝粉狀精鹽不會再結塊了,奧秘就在於其中加了“抗結劑”亞鐵氰化鉀。那麼,亞鐵氰化鉀是否會如老教授所言危害健康毒害生命呢?據食品工程博士“鬆鼠雲無心”解釋:由於亞鐵離子的緊密結合,亞鐵氰化鉀在水中和動物體內都不會分解出氰根。實際上,連大家認為食品安全標准最嚴格的歐盟,允許的添加量是20毫克/千克——中國標准的2倍。

  食品謠言之所以能廣為流傳,是利用了人們的“健康焦慮”和“寧可信其有”的心理,有些人科學判斷能力不足,容易相信謠言,所以科普是必須的,科普太少,謠言就容易佔領了陣地。但問題是,如今“謠鹽”事件已經沸沸揚揚,一些有責任心的公號都在為此大力辟謠,進行科普,惟獨事件的直接受害者——鹽業公司方面卻好像聲響不大。倒不是說鹽業公司方面就從來沒有作為過。比如今年2月,中鹽集團有限公司就通過央視等權威媒體進行辟謠。這次,全國鹽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就此問題作出了特別說明稱,“亞鐵氰化鉀”是嚴格按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的規定執行的,希望廣大消費者放心食用。但是,先不管反應速度是否跟上了輿情發展,單單這寥寥數語,如何讓那些中毒甚深的人們釋懷呢?要知道,如今偽科學謠言的“水平”越來越高,“謠鹽”文章裡面也是術語一大堆,搞得煞有其事。所以要打敗那些活靈活現的謠言,必須要以更生動詳實的手段反其道而制之,正如“鬆鼠雲無心”等微信公號所做的,將深奧的科學道理深入淺出地告訴讀者,讓人心中釋懷。這些手段,有關部門不妨學學。

  每一次關於食品、藥品的謠言出現,其實都是有關部門對國民進行科普的機會。所以鹽業公司必須出來走兩步,並且是以生動活潑的姿態不停出來走走。如此,才能破解有毒“謠鹽”的傳播。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