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順風車命案,是資本的貪婪還是共享經濟的莽撞

王鐘的

2018年08月28日07:4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順風車命案:是資本的貪婪還是共享經濟的莽撞

  之所以順風車的安全矛盾如此突出,在於平台、乘客、車主都沒有為順風車運營安全支付足夠的成本。車輛可以共享,但安全措施和安全感無法共享。

  才不過3個多月時間,滴滴順風車就接連發生兩起命案,引發輿論極大憤慨。不少評論指責滴滴這家聲稱為公眾提供“美好出行”的公司,諸如“帶血的滴滴”“貪婪的資本”等表述,頻繁出現在自媒體文章標題中。

  兩起命案都與滴滴的順風車業務有關。恰恰是順風車業務,是網約車平台中最具“共享經濟”特質的產品。網約車“合法化”特別是各地出台管理細則以后,專車、快車的司機大多由專職人員擔任,隻有順風車司機還保持著兼職屬性。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順風車是由合乘服務提供者事先發布出行信息,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乘坐合乘服務提供者的小客車、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在實踐中,監管部門對順風車採取了與經營性網約車不同的管理思路。

  作為平台,滴滴對旗下產品發生的嚴重安全事件負責,無疑是天經地義的。但也要看到,順風車並非網約車平台最重要的產品線。據報道,暫停順風車以前,滴滴作為運營監管平台抽取的信息服務費比例是10%左右,按照這個數據計算,順風車業務在滴滴總業務量中的佔比約在5%以下。就順風車業務出現的問題來指責資本貪婪,恐怕並沒有太強的說服力。

  滴滴公司應該反思的問題,是漏洞百出的安全保障體系,是僵化死板的客服,是對美好出行的願景的辜負。比如,在前一天接到乘客投訴之后,平台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停掉涉事司機的接單資格?

  跟許多打著共享經濟招牌實際上隻提供租賃服務的產品不同,順風車確實是在共享經濟理念指導下產生的。產品設計者的初衷,就是讓有多余座位的車輛在途經線路上搭載乘客,乘客能夠以較低價格出行,而車主得以將出行成本分攤,甚至獲得少量收入。

  然而,和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乘坐同一輛車,而車主又沒有太高的資質門檻,無論如何都存在難以排除的風險。在一些有搭車文化的國家和地區,順風車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在民間流行,陌生人之間拼車導致的安全事件本來就層出不窮。網約車平台出現以后,順風車需求被充分滿足,風險被疊加和激化也就成為必然。

  順風車模式也已經變味。因為司機和車輛准入的低門檻,順風車成了部分不符合經營性網約車資格的車主開展事實上的經營性服務的通道。平台不可能沒有察覺到這種情形,而對此採取了默許態度。就這一點而言,平台無疑有不容推卸的管理之失。

  共享經濟顛覆了傳統商業邏輯,莽撞地改變了買賣雙方的交易關系,甚至改變了更大范圍的社會關系。就順風車而言,不是資本太貪婪,而是資本觸碰了尚沒有能力駕馭的領域。目前,社會根本就沒有為理想中的共享經濟做足准備,所以每當一款共享經濟產品被匆匆推出時,很快就遭到了傳統商業邏輯的反噬——比如順風車淪為低成本的經營性車輛。

  安全保障是需要成本的,之所以順風車的安全矛盾如此突出,在於平台、乘客、車主都沒有為順風車運營安全支付足夠的成本。車輛可以共享,但安全措施和安全感無法共享。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停掉順風車業務就成了必然選擇。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發明一個新的產品很簡單,但要推行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需要漫長而慎重的檢驗。

  王鐘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