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有所思:常坐后排,何以表率

陳  杏
2018年08月28日04: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工作中發現一個常見的現象,每當參加會議或培訓時,偌大的會場沒坐滿,總有人走向最后一排。盡管工作人員組織動員能使其前移幾排,但大多也只是不情不願象征性挪動一下。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的大會場,尚不說坐在最后一排的聽會效果如何,單是放眼望去,前后之間的“斷層”、稀稀拉拉的“散兵”,就給人散漫懈怠之感。

  我想起讀大學時,有些課程能夠自由選座,有人分秒必爭搶佔前排,有人則悠哉悠哉坐在后排。主觀上的選擇各有各的考慮,但位置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聽課效果、學習成績。於年輕干部而言,開會便自動坐后排,折射出的卻可能是消極與逃避的態度。

  有些人散漫成為習慣,陷入了一種茫然而麻木的狀態。但凡聽會參訓,甚至是電視電話會議,也要帶齊“一筆、一本、一手機”的標准配置,一進會場便佔據“神游”的有利陣地,而后開啟漫不經心模式。有的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式的逃避心理,認為后排能夠帶給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大有“離講台越遠,責任離我就越遠”的陣勢。還有些人是“策略性”選座,特別是遇有會議內容理論性強、培訓時間較長的會議,入座時佔據靠近門口的最佳位置,便於輕鬆溜走。

  看似只是參會位置的選擇,事實上,也是對自己事業定位高低、所擔責任大小的選擇。“沖在最前面”一直以來都是共產黨人身上的氣質,即使在和平年代,廣大年輕干部也要站在最前排,勇於挑最重的擔子、敢於啃最硬的骨頭。總懷有“靠后”“溜邊”的消極心態,自身能否跟緊不掉隊尚不能保証,又如何挺起“脊梁”?

  細節之中見真章。考驗面前找掩護、尋退路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遇到挑戰就想逃避,鎖定“舒適區”、劃定“安全線”也不是當好先鋒、做好表率的應有姿態。廣大年輕干部隻有認真面對遇到的矛盾和困難,以銳意進取的勇氣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才能真正當好讓組織放心、讓群眾信賴的表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8日 19 版)

(責編:王仁宏、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