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民生觀:小樹不剪不成材

商  旸
2018年08月27日04: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對言行的自制力、對他人的同情心、對規則的認同感,都要從小培養

  

  最近傳出一則新聞:商場裡的抓娃娃機,居然被偷了。調出監控視頻看,一個小孩從底下鑽進去掏布娃娃,還有大人在旁邊望風!很快,警察就把人找到了,要求他們做出賠償。

  孩子要是一時調皮,鑽進去抓娃娃,姑且算是年幼無知﹔大人能不知道這是偷人東西啊?讓自己的孩子干這種事,不怕他將來學壞嗎?

  現實中,許多孩子做的錯事,背后往往都有縱容的家長。排隊時候插隊還罵人的、高鐵上飛機上大嚷大叫的、飯館裡拿起別人桌上東西就吃的……事不能說有多大,小孩不懂事也情有可原,可是,家長的不聞不問、刻意縱容,甚至誰說還要懟誰的態度,實在是說不過去。

  筆者跟一些家長聊過,感覺有兩種心態,支撐了這種放縱。

  一種叫“孩子還小較啥真兒”。言下之意,規則隻對成年人有效,孩子可以豁免。在一些家長心目中,成人說冒犯人的話叫無禮,孩子說倒成了“童言無忌”,是另類的可愛。侵犯人家的空間和利益,侵犯得理直氣壯。另一種叫“樹大自然直”。抱著這種想法的爹媽總認為,一些道理、規則,等孩子年齡一到自然就懂了,何苦現在多費口舌。

  孩子小就得慣著,這是歪理。天性可以尊重,但要以不影響別人為前提。孩子的成長是個延續過程,幾乎不可能長大了自動糾正毛病。就像一張紙,涂得黑漆漆的,怎麼能一下子變白呢?教育學家常說,態度影響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學好還是學壞,都會得到習慣的強化。從小“放羊”和從小好好管,效果判若雲泥。對言行的自制力、對他人的同情心、對規則的認同感,都要及時培養,晚了,小樹苗可能就長成了歪脖樹。

  人的社會化,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家教好,孩子長大了,往往能更好地處理和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懂文明而知分寸,這樣的人往往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發展助力﹔有公共意識、規則意識,這樣的人仿佛有保險繩,能安全渡過險灘,利人利己……而這一切,不妨從幼兒園裡不搶小朋友玩具、游樂園裡不插隊開始。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7日 13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