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工會大食堂成功“圈粉”給我們的啟示

陳曉燕

2018年08月22日08:42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社評】工會大食堂成功“圈粉”給我們的啟示

  工會要把職工過日子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放在心上,在職工最需要、最煩心的地方精准發力,主動作為,這樣才能讓職工真正有獲得感,才能打心眼裡認同工會組織。

  據《工人日報》8月16日報道,針對一些企業和職工聚集地配餐條件不足、職工就餐困難等問題,深圳市福田區總工會以“工會引導、企業自辦、社會興辦、集中配送”的模式,撬動社會資金2000多萬元,在福保、梅林、蓮花、沙頭街道部分園區和商屋樓宇內建成8家工會大食堂,總建設面積1.2萬平方米,讓近10萬名職工不再為一日三餐煩惱。

  為10萬名職工辦食堂,這是工會為當地職工辦的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如何針對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切實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福田區總工會此舉給我們諸多啟示。

  根據馬斯洛理論,吃的需求位於人的需求的第一層次,是最基本的需求。時下,在一些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急劇增多的工業園區和樓宇,往往配套的餐飲資源不足,職工吃飯就成了大難事。有的企業沒有食堂,職工四處打游擊“覓食”,費時費力,營養衛生難保証,也增加了伙食成本﹔有的企業有食堂但就餐條件較差,職工隻能擠在簡陋工棚裡就餐,伙食情況、用餐心情可想而知。

  福田區總工會辦的工會大食堂正是為了解決職工“舌尖上的煩惱”。食堂設在企業聚集區,方便職工就近用餐,食堂環境好,菜式豐富多樣,飯菜價格有優惠,嚴格保証食品安全。難怪職工對此贊不絕口,沒有享受到這一“口福”的職工羨慕地稱其為“別人家的食堂”。這是工會用實事“圈粉”的一個范例。與此同時,名聲在外的工會大食堂成為當地用工環境的一張亮麗名片,為穩定用工、吸引人才加分不少。在各地搶人大戰硝煙四起的當下,通過這種方式抓住職工的心,不失為值得借鑒的思路。

  職工利益無小事。類似“舌尖上的煩惱”等日常生活中的難事,在那些遠離城市、生活不便地方的職工當中會更多,比如,在深山老林、戈壁沙灘工作的職工,鐵路、電力、通信、勘探等行業的野外站點的職工。他們所處環境往往較為艱苦,在吃、穿、住、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他們需要各級工會能想他們所想,幫助解決基本生活需求問題。在此方面,鐵路工會近些年推動企業開展了“三線”(文化線、生活線、衛生保障線)建設,完善生活設施,正在逐步解決鐵路沿線職工吃飯、飲水、取暖等問題。這種做法值得面臨類似情況的行業企業借鑒。

  工會辦實事,還要用巧勁兒。辦食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福田工會的辦法是“撬動”,採用“工會主導、企業自辦、社會興辦,集中配送”的模式,實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挑選中快餐飲集團作為大食堂供餐、配餐單位,鼓勵千人以上企業自辦食堂,引進社會力量在需求旺盛的工業區、商務區興辦食堂,利用工會網絡優勢和政府資源,協調城管、衛生、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提供便利,解決大食堂建設的后顧之憂。這啟示我們,工會要善於組織大合唱,要善於調動各方力量,這樣,才能壯大工會的能量,增強工會的影響力。

  我們經常說,工會要解決好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衣食住行等顯然包含在內。職工的獲得感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工會要把職工過日子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放在心上,在職工最需要、最煩心的地方精准發力,主動作為,這樣才能讓職工真正有獲得感,才能打心眼裡認同工會組織。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