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以金融功能轉型促進實體經濟轉型

人民日報治理之道:讓金融更好服務區域經濟一體化

巢克儉
2018年08月16日07: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大量、更有效且不同於以往的金融服務。這使金融的現代經濟核心作用更加凸顯。為此,金融功能需要從強調資源集中轉變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並在實現自身功能轉型的同時助推經濟轉型。這實質上就是要使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在長三角地區主要表現為更好地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

  實現金融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關鍵是金融業要俯下身去,發現本地實體經濟的內在價值,並以此為信用基礎,開發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隻有把握國家和本地經濟發展脈動,金融業才能抓住機遇,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隻有深化對自身功能的認識,金融業才能把握住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在加快自身發展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當前,實現金融功能轉型,亟須轉變金融思維,從注重增量轉向存量和增量並重,從注重金融資產轉向注重金融資源。要深刻認識到,金融的作用不是形成缺乏生命力的金融資產,而是要讓金融資產動起來,與實體經濟連起來,成為對經濟發展有用的金融資源,在與區域經濟共成長中實現自身良性發展。對於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來說,不宜僅僅關注機構和業務的集中,而應更重視提供有效金融服務,從而更好實現金融功能。充分發揮上海金融中心作用,更好服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目前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探索。

  探索以事中事后為主的市場化功能監管。金融嚴監管在很大程度上與金融市場無法有效區分“好人”“壞人”有關。嚴監管是必要的,但監管過嚴則會降低金融體系活力。上海金融法院的設立,可以提高金融案件的審理效率。如果同時強化反洗錢等制度,就能在金融體系外提供一層篩選和威懾,使更多合法資金進入金融體系。這樣,金融監管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持金融體系活力的前提下維持金融穩定。這不僅可以為我國金融監管提供有益思路,而且能有力促進長三角經濟活力的增強和一體化進程。

  探索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依托的供應鏈金融建設。區域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在該區域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經濟生態”,會創造出“生態價值”,並可基於此進行信用創造。企業隻要証明自己在此生態中創造價值,就可以獲得信用基礎和金融支持。這有助於解決大量中小企業因缺乏擔保品而難以獲得融資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聯合核心企業、金融機構建設信息流、物流和金融流合一的動態數據供應鏈體系。這既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能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探索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機制。金融生態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是重要的公共產品。違約事件往往會破壞金融生態,沖擊區域金融和經濟發展。隻有控制好風險,才有可能更好發揮金融功能。為此,可探索在長三角地區構建區域性風險防范機制,包括共同監測、信息共享甚至組建地區性風險防范基金,避免違約事件和流動性沖擊造成區域性風險擴散。

  加強上海金融中心建設,讓金融更好服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決定性因素是干部。目前,不少干部還存在“本領恐慌”。一些來自實體經濟部門的地方金融管理干部容易陷於原有套路,單純重視招商引資,忽略金融服務和金融功能,結果是花大力氣引來不下蛋的“金鳳凰”,金融與當地經濟發展仍然是兩張皮。更好發揮金融作用,以金融功能轉型促進實體經濟轉型,需要地方金融干部提高思想認識和行動能力,將國家戰略導向、金融素質能力與地方工作經驗深度結合起來。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常委、副區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6日 07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