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金錢觀

陳有勇

2018年08月15日08:2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金錢觀

  金錢,有人對它極盡贊美,有人對它嗤之以鼻,也有人對它淡然處之,但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離不開它。最近上映的電影《西虹市首富》,圍繞著主人公在金錢與職業操守、金錢與人生夢想、金錢與親情愛情友情上的選擇問題,探討了如何樹立正確金錢觀的重要問題。

  電影中的人基本都愛錢,只是有人大張旗鼓地愛,有人羞羞答答地愛,有人有底線地愛,有人無下限地愛。我們不禁要問,誰能抵抗金錢的誘惑?其實不必抵制,隻要是合乎道德和法律,賺取更多的金錢是值得鼓勵的。因為這種獲取金錢的方式,不僅富裕了自己,開發了自己的潛能,還服務了社會,為社會提供了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孔子說過:“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贊賞人們從事自己喜歡的事,通過勤勞和智慧獲取財富。但當金錢與人生理想發生沖突時,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從吾所好”。人生的目的不應是追求金錢,金錢應該是幫助我們追求夢想、過上理想生活的手段。而且,我們不能為了追求金錢而忘了生活,忘了簡單的幸福和快樂。孔子曾這樣稱贊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物質相對富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注重精神享受,感受“孔顏樂處”。精神享受是一個更高級、更持久、更美好的享受,在家粗茶淡飯、喝茶看書的生活,也是一種愜意的精神享受。

  我們倡導陽光下的財富,但要堅決抵制不義之財,做到“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不為錢做違法或違心的事。公孫儀“嗜魚不受魚”,子罕“以不貪為寶”,楊震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拒金,包拯“不持一硯歸”,先賢們為我們樹立了標杆,他們不欺天、不欺地、不欺人、不欺自己內心深處的道德良知。當金錢與道德操守、親情愛情友情發生沖突時,當然是選擇道德和情感,要知道金錢可以賺取,但欠下了道德、情感的債,就會不斷受到來自內心和社會的譴責,很難還清。不管貧窮還是富有,對待金錢都要有一個不卑不亢的態度。“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是一個人對待自身貧富應有的基本姿態,更進一步則要做到“貧而樂,富而好禮”。不因貧窮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驕傲,因為人品和才華是比金錢更尊貴的東西。

  在電影的結尾,王多魚、夏竹夫婦留下養育兒女的金錢后,把繼承來的巨額財富捐給了慈善機構。從報復性消費、非理性消費到裸捐,電影提出了如何使用金錢的問題。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們要做金錢的主人,理性駕馭財富。“腰纏萬貫,每日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寢不過六尺。”個人維持生活的消費並不高,一旦錢多了,會不會花錢也是一個問題。一些發達國家的富人有這樣一個理念:“一個人帶著財富死去,是可恥的”。我們也看到,我國富人做慈善、做公益也正成為一種風尚。在服務社會中獲得財富,再用手中的財富服務社會,這樣的富人不僅物質上富有,而且精神上富有。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