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抵制天價片酬應成行業共識

何勇海

2018年08月14日08:17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抵制天價片酬應成行業共識

  聲明並不是合約,幾家公司能否齊心協力地遵守諾言、落到實處,才是最為關鍵的。公眾要聽其言、觀其行

  上周六,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採購方平台聯合正午陽光等六大影視制作公司聯合發表《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聲明指出,九家公司將堅持每部電影、電視劇及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8月13日《北京青年報》)。  近年來,影視業天價片酬是社會熱門話題。一線明星的片酬頻繁突破天花板,隻有更高沒有最高,而編導、服裝、化妝、道具等工作人員應獲得的報酬少得可憐,影視劇后期制作環節也是捉襟見肘。比如特效隻能做成“五毛特效”,甚至於不值五毛,粗制濫造的爛劇層出不窮。盡管相關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加強對天價片酬的治理,但政府有形之手不可能劃出片酬的最高限價,隻能要求合理安排影視劇投入成本結構,優化片酬分配機制,而且“縣官不如現管”,限酬令的效果往往並不明顯。

  此次,三家視頻網站聯合六大影視制作公司聯合抵制天價片酬,喊出總片酬不超過5000萬(含稅)的聲音,可謂是市場主體的主動求變與自救。這與以往明顯不同。從理想狀態看,此舉可增加這九家公司對演員片酬的議價權,也給其他購片平台與制作公司樹立了典范,其他公司能否跟進抵制,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場份額較高的九大公司都在抵制天價片酬或已扛不住天價片酬,其他公司有能力繼續滿足演員的天價之需嗎?此外,片酬實行封頂,多拍集數無益,也有助於緩解電視劇的注水現象。

  不過,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聯合聲明抵制天價片酬的九家公司,被不少人認為是天價片酬的始作俑者。近年來它們為了競爭而搞的“燒錢大戰”一直未停歇,有人評論說,“它們你追我趕、相互厮殺,到最后誰也沒擠掉誰,卻共同富養出了天價片酬和天價IP兩個‘兒子’”。這次聲明聯合抵制天價片酬會不會僅是一紙表態而已?聲明並不是合約,幾家公司能否齊心協力地遵守諾言、落到實處,才是最為關鍵的。公眾要聽其言、觀其行。隻要有一家或明或暗地放了空炮,這個聯合聲明就被擊破了,變成一紙空文。

  事實上,一些擁有較高話語權的明星,要想破5000萬元的最高片酬限額,是可以找到對策的,如挂個監制、制片等名頭,也能多領一份酬勞,或以分成等方式拿錢,不僅收獲更可觀,而且更隱蔽。這也是這麼多年,相關部門屢掀風暴,卻奈何不了天價片酬的深層原因。因此,我們對九家公司聯合抵制天價片酬不能太樂觀,除非全行業都能形成共識並聯合起來,全面維護影視行業的生態秩序。相關部門最需要做的,是化解影視業的產能過剩,當產能嚴重過剩時,大家就要嚴重依賴明星,以增加賣相了。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