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政府補貼鼓勵學校開放體育場館

呂好玫

2018年08月10日08:43  來源:燕趙晚報
 
原標題:政府補貼鼓勵學校開放體育場館

  推動中小學校內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一直是北京市推動全民健身工作的措施之一,去年5月底,北京市體育局已累計評估了約600所中小學開放體育場館。但記者近日探訪發現,中小學開放體育設施狀況並不樂觀,城區中小學大多校門緊閉,已完成評估的中小學設施開放工作也出現“縮水”甚至不再開放。(8月9日《北京日報》)

  開放體育場館“縮水”,並非個案,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各個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即使要免費開放,多半是在“全民健身日”這一天開放,平常總是“鐵將軍”把門,讓公共體育場所“休眠”、閑置。

  究其根源,關鍵是一些管理者小集體主義思想嚴重,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意擔當社會責任,怕添麻煩,寧願體育場館閑置,也不許市民們碰一下。據悉,我國現有66.7%的學校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利用率不高,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殊不知,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廣大市民渴望鍛煉健身,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豐富暑假生活。而社會上又沒有相應的體育場館、設施,讓市民如何如願以償?這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門多考慮市民們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體育場館為公眾服務的功能,多為市民們提供免費服務。畢竟,免費開放體育場館,不僅是讓公共體育設施回歸公共產品屬性,方便群眾休閑健身,而且體現了政府對群眾的人性化關懷。

  當然,把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開放,會帶來一些困擾,讓管理者為難。比如,開放后,需要請人看護、管理,增加用人成本﹔開放后,會造成體育設施的損耗而增加維護成本﹔開放后,會帶來健身摔傷等安全隱患,引來群眾糾纏學校﹔開放后,會影響教學秩序和校園衛生等。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公共體育設施不向社會免費開放的理由。因為公共體育設施不是某個人的私有財產,它是靠國家財政投資建設起來的公共資源,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為公眾服務功能的。

  不過,既然學校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后會存在一些問題,理應想辦法解決,否則,會影響開放的質量與效果。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多一些擔當,多方給力,落實和完善政策規定,解決免費開放后給學校和體育設施帶來的一些問題。比如,對年內學校體育場館免費開放的學校實行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學校免費開放。隻有這樣,充分發揮出公共體育設施的利用率,讓其回歸公共產品屬性,才能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提高民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引導民眾向美好生活出發。畢竟,把民眾從“吃喝不停”轉化到“鍛煉不停”上來,是地方政府執政為民、服務於民的責任和義務,也能彰顯地方政府的民生情懷和人文關懷。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