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免疫“偽科技”產品不隻需要科普

朱昌俊

2018年08月01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免疫“偽科技”產品不隻需要科普

  防脫發的“暗物質”洗發水、修復鬆弛的“石墨烯”保暖衣、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器械……當下,貼著“高科技”標簽的養生保健產品頻頻出現。一些不法商家借助高科技標簽,吹噓產品有神奇效果,忽悠消費者,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81.3%的受訪者感覺現在偽科技產品多,86.3%的受訪者稱身邊有人被偽科技產品忽悠過。

  或許是瞅准了消費升級的契機,近幾年各類打著高科技幌子的新產品,層出不窮,並迅速佔領各大廣告推銷平台。不管是標榜包治百病,還是借勢暗物質、量子等新概念,其實隻要稍具科學常識,哪怕在網上檢索下相關信息,都不難識破這類產品背后的玄機。可就是這種打著科技旗幟卻反科學的產品,擁躉並不少。對此,呼吁加強科普的聲音很多,但偽科技產品的大行其道,還有必要從更深層次來看待。

  不管是輕信“神器”,還是對黑科技的一概接納,實質都是科學文化認知出了問題。中國科學院教授李大光曾指出:“這些年來,中國科學素養水平最高的,正是18到24歲之間的人,但這個群體在整個國民群體中所佔比例很低,而我們整體水平確實不高。中國公眾隨著年齡增大,科學素養水平急劇下降,這和歐美國家以及日本形成巨大反差。歐美國家科學素養分布比較平均,日本唯一例外,越老科學素養越高。”

  人隨著年齡增大,科學素養水平下降,從常規意義上似乎並不難解釋。比如,年齡上升,人的社交圈收窄、信息接收渠道減少,容易與時代脫節,被偽科普、偽科技所迷惑的可能性更高。像目前被調侃的“父母朋友圈的謠言”就是典型例証。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有著利益驅動的偽科普以假亂真,讓過去處於信息封閉狀態的人,很容易失去判斷力和辨別力。

  李大光認為,提升科學素養,不能完全依賴科普工作,科普是非正規教育范疇。對於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現階段能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學校裡的正規教育。遺憾的是,不少人的學習習慣沒有在正規教育階段培養起來,很多人獲得知識的動力往往是為了應付老師和考試,而不是為個人素質的完善。正是在這一方面,我們同國外尚有差距。這就導致,人在年輕時因為所受到教育、所接觸的信息較多,尚具有對偽科學的辨識能力,而一旦年齡上升,信息接收能力削弱,科學素養以及科學認知的薄弱一面就隨之暴露出來。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表現出不相信常識,卻熱衷於相信奇跡的認知誤區,同樣也能夠反映出我們科學文化認知不足的一面。尊重常識,說穿了就是對一般科學規律有著足夠的認知,並尊重科學精神。而過於相信奇跡,恰恰與科學精神相悖,它與對玄學、亂力怪神、大師的追捧,其實有原因上的同構。隻不過,大師不是人人能遇到,但偽科技廣告如今卻幾乎無孔不入,很容易讓人上當。

  大打神奇功能的偽科技產品放大了社會在科學素養和觀念上的缺陷。對此,除了加強日常性的科普,在常規教育中強化科學文化和觀念的引導,或更顯迫切。

  (作者:朱昌俊,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