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眾籌不能成為“非正義”的護身符

康尼

2018年07月19日07: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眾籌不能成為“非正義”的護身符

  好的眾籌應當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矯正社會正義,關照社會弱勢群體的﹔而壞的眾籌,則會成為違法行為的“護身符”,或是某些人牟取灰色私利的道具。

  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與色拉敘馬霍斯曾在“何為正義”的問題上爭得不可開交。后者堅持認為“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結果當然是蘇格拉底把對方反駁得無言以對。諷刺的是,兩千多年以后,還是有許多“非正義”擁躉,層出不窮地試圖地用各種方式侵蝕正義的土壤。近日,一位四川的年輕人楊龍,就差點使用眾籌這種本意在於民間互助的渠道,逃避本應由他承擔的賠償責任。

  不久之前,楊龍在駕駛私家車時與一輛機動三輪車迎面碰撞,造成三輪車上四人當場死亡,因此被判賠償。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楊龍為了賠款,竟然在“輕鬆籌”上發起眾籌,希望大家為他籌款,用於支付為死者墊付的喪葬費。或許是因為他的訴求實在太過“標新立異”,在眾籌發起的當晚,他就收到了超過2萬元的籌款。隨后,平台在用戶提醒下發現了這起荒謬的眾籌,關閉了籌款通道。

  其實,此事並不像很多極端案例一樣,需要人們在法與情的逼仄空間之間作艱難抉擇。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楊龍這是在試圖用眾籌的方式,逃避一場正義的懲罰。然而,如此扭曲的“非正義”訴求,竟能通過眾籌平台的檢驗,成功發布上線,顯然暴露了當前公益活動中的理念偏差和執行問題。

  近些年來,在公益活動中模糊事實,妄圖蒙混過關的情況層出不窮。有些眾籌者為了自身訴求,常常以犧牲真實性、選擇性陳述的方式博人眼球,甚至把公益當營銷,消費人們的愛心。在這一事件中,楊龍的陳述就帶有不少訴諸感性的色彩,譬如“賠不起,請幫幫我”等等。可是,在具體案情一概沒被披露的情況下,楊龍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妥。當時事故現場的真實狀況如何?事故的主要責任方是誰?有多少賠償款是保險可以覆蓋的?這一系列關鍵問題都沒有在楊龍的描述中得到解答,而這也體現了眾籌平台對事實問題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此外,當下眾籌門檻低、泥沙俱下的情況還是普遍存在。在眾籌平台上,眾籌者的一個個需求和倡議形成了一個“意見市場”,人們可以為打動自己的項目進行捐款,貢獻一份力量。可是,眾籌平台和監管方必須把好第一關,以免劣幣驅逐良幣,讓眾籌失去基本的公信力和嚴肅性。眾籌發展至今,玩出了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花樣,比如眾籌環游世界、眾籌創業、眾籌拍電影等。可是,好的眾籌應當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矯正社會正義,關照社會弱勢群體的﹔而壞的眾籌,則會成為違法行為的“護身符”,或是某些人牟取灰色私利的道具。

  眾籌不一定非得是慈善項目,許多眾籌的點子都非常獨特,比如飛機眾籌、機器人眾籌、自建蜂巢眾籌等。這種多元化也鼓勵著人們打破常規,推動社會的創新進步。但是,社會多元化的前提應當是不侵犯社會的道德底線,顯然,楊龍這種將自己應負的法律責任“轉移”出去的做法,是對社會基本規則和契約精神的破壞。

  在各種眾籌方式層出不窮的今天,創意牌、感情牌似乎被眾籌發起人屢試不爽。不過,如何在這一新興平台上厘清責任,劃清界限,避免“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的畸形狀況,是眾籌平台管理者們必須思考的關鍵議題。

  康尼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