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青眼:學會用文字促膝長談

鄧  潔
2018年07月17日04: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段時間來,關於“大學生寫作能力欠缺”的討論在網上頻現,清華大學計劃開設本科生“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的報道則將這一話題引向高潮。“詞不達意”“病句泛濫”“東拼西湊”“缺少邏輯”……寫作能力不足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心病”,甚至許多高校教師直嘆大學生“文筆不如高中生”。

  寫作是項基本技能,與學習、生活乃至事業息息相關。除了學術寫作,當下一些青年人的日常語言表達能力也令人擔憂,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網絡語言的沖擊。

  在更迭速度極快的互聯網領域,憑借直觀和幽默的特點,表情包風靡一時,語言表達離開表情包便顯得單調乏味,帶來了娛樂化圖像反噬文字想象力的危機感。網絡流行語此起彼伏,而規范的語言運用往往被認為是冗長無聊的,那些嘩眾取寵的“抖機靈”的詞句卻被貼上了新潮的標簽,更有人直言“字多不看”。碎片化快餐化閱讀,使得文本邏輯簡單化、思維惰性化,幾句俏皮話就完成了表達,這怎能形成有深度和廣度的思考?

  實際上,語言文字是符號互動的工具,好的語言總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傳達著人們對大千世界的真知灼見。語言的魅力正在於它能讓千百年傳承的文明在人們心田上綻開智慧的花朵,也能促進交流、溫暖心靈,提升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對話的能力。並非隻有作家和記者等職業才和寫作挂鉤,寫作能力也不應成為年輕人的掣肘。表達能力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這不僅關乎技巧,也包括思辨能力、觀察能力的鍛煉以及各方面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培養與積累,僅靠一門寫作必修課,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法國作家莫裡哀有言:“語言是賜於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語言表達能力彰顯著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與思想水平。聽說讀寫自成一個系統,強大的輸出能力離不開不斷的輸入過程,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有賴於在永無止境的經典閱讀中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

  如今,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仍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討論話題,它呼喚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的寫作本旨,重申文字與思維融合的寫作應有之義。表情包哪怕有100種,流行語哪怕再精辟,依然是被別人包裝好的“情感表達”,我們不能隻用現成的“表達套路”,而要用文字去叩問自己的內心,精准表達當下的心情與思考。因此,別讓語言表達能力成為人生的“短板”,學會用文字表達的方式賦予歲月更多細膩的凝視,試著和自己眼下的世界促膝長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19 版)

(責編:岳弘彬、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