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名師談藝:隻有“小”演員 沒有小角色

牛  犇
2018年07月17日04: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我看來,再小的角色都要認認真真去演,都要百分百投入自己的心血,全力以赴

  

  當看到習近平同志勉勵我的信時,我很驚訝。習近平同志日理萬機,竟然還能抽出寶貴時間勉勵我“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我激動得眼含熱淚。千頭萬緒,我最想說的是,自己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把“為人民創作”作為人生追求。

  有人說文藝界是離名利最近的行當。確實,我們這個行當很容易收到鮮花、受到追捧,再怎麼嚴格要求自己都不夠。習近平同志的來信不僅是對我一個人,也是對我們整個電影界乃至文藝界的期待。新時代,我們怎麼做?這是每個文藝工作者都要面對的課題——我們遇到了好時代,就要對得起這個時代。

  我從小是一個孤兒,在前輩的照顧呵護下成長。上海電影制片廠有很多老電影人不僅在銀幕上演共產黨員,也在生活中成長為共產黨員,從《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孫道臨到《烈火中永生》的趙丹,再到《李雙雙》的張瑞芳……是他們清澈了我的雙眼,讓我看清了未來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路。

  我常自嘲,因為長得小,演的都是“小角色”。兒時演流浪兒,年輕時演解放軍小戰士,到老還要演小老頭兒。一直以來,我都是在演配角,從《紅色娘子軍》裡的小龐、《泉水叮咚》裡的大劉,到《牧馬人》中的牧民……很多人物連個完整姓名都沒有,都是看不出多少存在感的配角。但在我看來,再小的角色都要認認真真去演,即便是配角,也要百分百投入自己的心血,為角色全力以赴。

  我演了一堆小角色,但先后獲得金雞獎、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后來又獲得金雞獎終身成就獎。隻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既然你干了這個行當,那麼至少應該對自己表演的角色做足功課、細致分析,用心體驗生活、貼近角色,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賦予人物以光彩,使人物“活起來”。不管哪個工種、哪個環節,大家都盡心盡力,才會有完整的作品,我們對工作應該負起這樣的責任。

  有的時候,在拍戲過程中難免受點兒皮肉之苦、冒點兒危險。這些付出,都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稱職的演員,讓觀眾真正記住這個角色。我62歲拍《梨園生死情》時,因為所騎的毛驢受驚,我一頭栽在地上當場休克。當時胸骨錯位,肋骨斷了兩根,醫生說兩個月內必須臥床休息。為了不影響拍戲進程,我讓人用擔架把我抬到現場,用3天時間拍完了幾十個鏡頭。我的名字裡有四頭牛,就得拿出點牛勁來,不能給小毛驢打敗啊!這樣的經歷,我有過不少,全身關節都受過傷。但作為演員,隻要能拍出好作品,再苦再累也值得。

  現在我們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一心一意想恢復老傳統:老一輩電影工作者用集體創作的方式工作,大家一起研究劇本、一起排練、一起體驗生活,為了一個戲可以一起體驗生活幾個月甚至幾年。遺憾的是,當前很多劇組沒有排練這個環節,一些年輕演員甚至不知道排練是什麼。我很懷念過去大家全情投入地拍電影,那一代人對藝術有強烈的責任感,即便生活上做出很大犧牲也沒有怨言,就是一心要出好作品,最后拍出來的電影也確實受到全國人民喜愛。

  對於一名電影工作者來說,生命的意義就是用好作品回報黨和人民的信任。入黨是圓夢,但不是終點。我現在還一直琢磨創作的事,對好故事、好劇本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我的想法是,隻要是感人的故事、正能量的素材,不論發生在哪個行當,也不論發生在中國什麼地方,我們都可以創作成文藝作品。我們的電影圈乃至整個社會都太需要正能量了,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喚醒人們對理想、信念的追求。

  我就是一個演員,作為文藝工作者,也只是一個“小巴辣子”。而且到如今這個年齡,就算不睡覺一直工作,日子也屈指可數。我能盡的力微乎其微,但也隻有全身心投入去做好交給我的工作,才能對得起這份事業。

  (本報記者曹玲娟採訪整理)

  

  牛犇,原名張學景,生於1935年。國家一級演員,先后在中央電影制片廠第三廠,香港永華影業公司,長城影業公司,北京電影制片廠,上海聯合電影制片廠等擔任演員。曾獲得金雞獎、百花獎、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獎項。代表作品有電影《龍須溝》《泉水叮咚》《牧馬人》《海鷗老人》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14 版)

(責編:岳弘彬、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