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筑好應急管理“防護網”

張  洋
2018年07月17日04: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盛夏時節,極端天氣增多,四川、甘肅發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房屋、農田受損﹔福建、浙江受台風“瑪莉亞”影響,也出現強降雨,數十萬人受災。針對這兩次災害,國家應急管理部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據報道,針對“瑪莉亞”台風災害,國家應急管理部前期已專門派出預警響應工作組,未雨綢繆,台風登陸后,及時就地轉為救災應急響應工作組,投入戰斗,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每一次災害,都在檢視著一個國家的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救援能力,今年4月16日挂牌成立的應急管理部,也因此備受社會關注。作為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裡程碑,應急管理部的組建,有助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專家指出,此舉將改變以往應急管理中資源分散、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有利於將防災抗災成效最大化、最優化。

  應急救援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近3個月以來,應急值班從“一把手”做起,自上而下,人人在狀態,時刻准備著﹔制定應急管理手冊條分縷析、嚴謹縝密,努力讓應急救援更加有序有效。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應急管理不僅要有應對挑戰的高招,還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不僅能打好化險為夷的硬仗,還必須夯實防患未然的基礎。今年4月,《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正式印發,幾次“約談”警示廣大領導干部時刻繃緊“安全弦”,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安全教育迅速到位。一整套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正在建立和完善。

  深化機構改革,完善應急體系,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保護群眾安全。日前,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在廣西舉行,來自東盟地區論壇的12個成員國和4個國際組織500多名代表,參加了石油化工滅火救援演練觀摩、消防運動會等活動。來自中國的消防隊伍,展示了精良的裝備和過硬的本領,贏得了一致點贊,被稱為應急救援的“中國力量”。這得益於應急管理體系的深入改革,對戰斗力標准的堅持,讓應急救援隊伍成為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尖兵。

  也要看到,應急管理工作涉及單位多、改革力度大、挑戰任務重,需要進一步壓實安全責任,以及跨區域和跨部門的更好協同配合。前不久,雲南舉行了一場“擔當—2018”地震救援實戰演練,消防、民政、財政、通信等多個單位共同參與。這也是應急管理部成立后,首次開展的跨區域地震救援實戰演練。演練是為了檢驗預案、鍛煉隊伍,通過發現問題,進一步磨合機制。未來,應急救援隊伍將得到更充分的鍛煉,應急救援的協同性、整體性、專業性還將進一步提升,堅決防范遏制事故發生。

  應急管理體系的完善,有賴於進一步的改革,加強各地各部門的協同配合,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應急管理意識和技能。通過加強應急資源的整合優化,建立健全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多方支持的應急機制,握指成拳,齊抓共管,才能扎實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為我們的社會筑好應急管理的防護網。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