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姐姐們集資為弟娶妻,反諷重男輕女

蔣萌

2018年07月13日16:0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姐姐們集資為弟娶妻,反諷重男輕女

背景:山西呂梁的高家有12個子女,最小的兒子是唯一的男丁,為了給小弟娶媳婦,11個姐姐集資32萬,其中23萬用來給弟弟買房。婚禮當天,11個姐姐穿著標有1-11數字的紅色T恤,逐一上台給弟弟送祝福。村民拍下視頻,引發網友對“重男輕女”“彩禮高”的質疑。

新京報發表從易的觀點: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家庭,生育一定要生到有男孩為止﹔有的地方為了生兒子做法更為極端,中國的男女比例至今依舊嚴重失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資源都向男孩傾斜﹔將女兒的彩禮錢,用來給兒子娶媳婦……在許多農村家庭,把女兒嫁了拿到高額彩禮,才能為家中的兒子支付彩禮娶進兒媳婦,彩禮的本質近於“賣女兒”。這個新聞正好是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樣本:為了弟弟,姐姐們始終在付出和犧牲……從個體層面,她們當然有權利為弟弟犧牲(我們也沒必要因為這一點苛責她們),但從社會層面,我們卻有必要去檢討:犧牲女性的權益去成全男性就是理所當然的嗎?為何家庭的“愛和團結”總是以犧牲女性權益為前提?“重男輕女”在中國不少地區依舊根深蒂固,犧牲女性的權益成全男性的做法也很普遍。在這樣的語境下,網友對類似新聞的質疑和討論,不僅不是過度敏感,反倒非常有必要。認知的水位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提升的,男女平等的進程就是這麼一點一點推進的。

小蔣隨想:此事既折射出一種觀念與行為差異,又不能理解為“農村都這樣”。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如今許多城裡人覺得“生男生女都一樣”,城裡的父母不會因為子女的性別,而在情感、教育、支出等方面不同。在城市青年結婚時,彩禮與嫁妝大大淡化,往往是雙方家庭都給,最終都歸入新組成的小家裡。買房這一“丈母娘的需求”固然存在,但女方家“一毛不拔”的情況少,兩家合伙出資很普遍。與此對應的是,部分農村家庭仍殘留“傳宗接代”觀,為兒娶媳婦仍是“頭等大事”。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由於女方家索要高額彩禮以及農村男性光棍多,使農村女性的地位大大提高,女方家掌握主動權,對“重男輕女”已構成極為現實的反制。正因為看到女性“身價”不斷提升,加之許多農村青壯年進城打工,思想觀念越來越城市化,甚至身份“農轉非”,“重男輕女”觀念在許多新農村家庭或新城裡人家庭中正在坍塌……簡言之,11個姐姐為1個弟弟湊錢娶媳婦確實發生了,但這不是當下“農村圖景”的全部。而且,11個姐姐“集資”32萬元,是否映襯出她們出嫁時的“身價”?嫁過11個女兒,這家人的父母收過多少彩禮?生女兒真的“不好”?農村女性還會被“輕視”?許多事已在悄然變化,表象背后耐人尋味。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張淏晴(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