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微議錄:為子“求優”,求不來真優秀

2018年07月11日04: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現實中,一些小學老師面臨著這樣的難題:在孩子參加考核時,有家長會要求老師打“人情分”,把良改成優。如何看待“讓老師通融一下”的教育現象?本期微議錄,我們選刊三位讀者來稿,談談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參與互動,請關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號:rmrbpl)和本版。

  ——編 者 

  

  挫折是人生必修課

  現實中,一些家長總想給孩子提供最豐富的物質條件、最舒適的生活環境、最優越的教育資源,為此費盡心思,為孩子求優、為孩子圓謊、為孩子拉票……總之,不讓孩子的心理有一點挫折和委屈,不允許孩子成長的道路有一點崎嶇和坎坷。

  然而,為孩子“求優”,可能讓孩子認為優秀是靠人情求來的﹔為孩子圓謊,會讓孩子以為犯錯不需要負責任﹔給孩子拉票,或許讓孩子對人脈關系的作用產生誤解。如果路路有捷徑、事事能庇護,誰還會腳踏實地朝著夢想努力呢?可以說,經歷挫折、克服困難是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如果連一個良好都不能接受,那怎麼去面對未來的風雨?過分關照會妨礙孩子個人能力和獨立意識的萌生﹔過度呵護則容易讓孩子不思進取,消解奮斗的意義。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導航路線,但不能保証道路暢通無阻。讓孩子在風雨中歷練,激發面對挫折的勇氣,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李美娟 

  幫助孩子認識自我

  我是一個媽媽,也給孩子討過優,對此深有體會。有次學校舉辦親子運動會,很多孩子都得到了一塊獎牌,我家寶寶卻沒有。受不了他委屈失落的眼神,我以鼓勵孩子為名,跑去跟老師要了一塊。在短暫的驚喜過后,寶寶卻認真地告訴我,其實沒有獎牌也沒關系,隻要下次表現好,老師自己會主動給的。驚訝之余,我才懂得,原來孩子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求“全優”的家長可能和我一樣,或是為了給孩子信心,或是為了增加擇校實力,或是為了面子好看,習慣打著愛的旗號沖在孩子前面,幫他們求情、為他們鋪路。殊不知,這些行為不利於培養孩子承受失敗的勇氣,可能阻礙他們茁壯成長,甚至遮住了發現真善美的眼睛。

  其實,孩子才是成長的主角,他們既有選擇的權利,也有受挫折的必要,更需要不斷修正、知錯而改。家長的作用是“陪”而不是“替”,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汲取缺憾帶來的成長養分,才能助力他們贏得“全優”的人生。

  ——@宋威 

  評價機制應更全面

  給不給優,看似是家長的面子問題,其實也有升學方面的考量。在不少學校的招生章程裡,要求學生提供全科成績單。如果某門功課出現“良好”或“合格”,相比較“全優”的同齡人,就可能與夢想學府失之交臂。因此,家長也就難免未雨綢繆,追求一份完美的成績單,仿佛隻有成績單上全優,升學才能無憂。

  很多家長求優,實則也是無奈的違心之舉。針對這一現象,不妨多問幾個問題。是不是有的學校存在隻看紙面成績的招生導向?“優秀”標簽能否真正反映孩子的綜合素質?怎樣才能探索出更加靈活有效的考核方式?將這些問號一一拉直,才是消除求優這類現象的治本之策。

  基礎教育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升學機制要更靈活,老師評價要更全面,家長輔導要更理性。倘若單純以分數論英雄,以全優擇生源,勢必就會陷入教育功利化的誤區,不僅制造焦慮,更貽誤成長。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模式,豐富教育資源,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劉元通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1日 09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