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消除“疾病歧視”任重道遠

華羽

2018年07月10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消除“疾病歧視”任重道遠

  近日,一封寫給美團、餓了麼和滴滴外賣平台的聯名信刷爆朋友圈,信中呼吁外賣平台應將騎手協議中關於“病毒性肝炎”的表述,修改為“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從而讓乙肝病毒攜帶者可公平從事外賣行業。盡管近年來關於乙肝病毒的科普宣傳一直在進行,但部分公眾依然對乙肝病毒存在認識誤區,由此甚至出現損害乙肝病毒攜帶者合法權益的問題。

  消除“乙肝歧視”,要回歸常識。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乙肝病毒,乙肝一般僅通過血液、性傳播,並不妨礙從事食品行業。這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常識。然而,以當今社會信息之通達,掌握醫學常識並不費力,但從心態上回歸常識,往往並不容易。社會歧視帶來的傷痛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加嚴重。

  不唯乙肝,許多疾病,都與乙肝有著同樣命運。艾滋病,一度被視為“上帝對人類的詛咒”,被無限夸張歪曲。艾滋病歧視常常起源於將其簡單等價為“不正常”性行為以及吸毒行為,導致歧視成為中國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障礙,社會歧視嚴重阻礙了人們對艾滋病的了解。在多年來的努力宣傳下,雖然目前還未找到徹底治療艾滋病的方法,但公眾已經開始理性認識此病,對其預防手段也逐步深入人心。

  社會歧視是指針對某一特殊社會群體的不公平、不合理、排斥性的社會行為或制度安排。“疾病歧視”是社會歧視的一種。所謂“疾病歧視”,是人對人就某種疾病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這種歧視在精神疾病、乙肝、性傳播疾病、肺結核等方面比較突出。對於病患而言,因病所致的羞恥感以及社會大眾對他們的回避、隔離、厭惡、剝奪或限制其應有權利和機會等歧視行為,一是不利於疾病的醫治和康復,二是會引發心理上的對立和行為上的報復。

  在人類歷史上,疾病給人類帶來的死亡、創傷,要遠遠地超過戰爭的總和。由於對疾病的恐懼和在疾病面前的無能為力,就出現了疾病隔離和歧視。它使得病人在生理受傷之外,更遭受心理、社會的各種傷害,而這種傷害有可能轉化為一種仇視和對社會的畸形報復。無數的悲劇已經証明了這一點。因此,建立全社會的反歧視文化機制,是我們在追求公共衛生平等方面繞不開的路徑。

  提升整個社會的包容性,給病患以人格上的平等和合法的權益,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正確認識疾病,努力形成人人享有平等公共衛生服務的理念,形成共同的認知基礎,是我們共同的前進方向。在此方面,我們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華羽,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