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紅船觀瀾:為官需“耐煩”

麥 辰
2018年07月10日04: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清代廉吏陳宏謀在其《從政遺規·耿恭簡公耐煩說》中曾討論過為官者“耐煩”的問題:“居官蒞事,牒訴紛錯,日出事生。欲每事躬親料理,未有不以為苦者。一有厭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茸稽延,或急遽無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大意是,為官要“耐煩”瑣碎小事,不論事情多少,亦不論大小都不能怠慢,否則草率了事,拖沓敷衍,老百姓就要受苦了,事情也做不好。最后,陳宏謀還慨嘆:“不耐煩所帶來的后果,真是不小啊!”

  古人的智慧與告誡,今日依然給人以啟迪和警示。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奮戰在工作一線,日日夜夜與群眾打交道,所見所聞大都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工作難免會有些瑣碎。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干部都能夠勤懇為民,想群眾所想、謀群眾所急。但也有少數人表現出不耐煩。有的干部想干“大事”,認為群眾講的多是家長裡短,“剪不斷理還亂”,理不出頭緒也不想理﹔有的認為群眾要求多、訴求廣,眾口難調,“按下葫蘆浮起瓢”﹔有的在基層摸爬滾打年頭多了,對一些事情逐漸麻木了,磨去了干勁兒也磨去了耐心,懶政惰政隨之而來﹔有的感覺自己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為民服務理念越發淡薄,不願花心思費精力去下“繡花功夫”﹔還有的為群眾辦事碰了釘子或是被誤會,久而久之熱情消退,不願再管“閑事”……這樣的干部在工作中,耐性越來越少,牢騷越來越多,事情辦不妥,群眾不買賬,上級不滿意,自己往往也煩惱不已,陷入了惡性循環。

  對此,不妨看看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妨常常默念兩句話:一是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是共產黨人最講認真。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我們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堅持認真對待群眾的利益訴求,真誠對待群眾的點點滴滴,這份認真,這份真誠,無不蘊含著對群眾的細致耐心,對群眾工作的極度重視。

  1934年毛澤東在談到如何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時指出: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這些,都是毛澤東強調要認真細致解決的群眾小事,如果沒有耐心,不真心實意,怎麼能得到解決?又如何贏得擁護?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多數基層干部“5+2”“白+黑”地拼搏著﹔但同時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干部工作態度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這都考驗著干部的耐心。可是,群眾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能成為有的干部不耐煩的理由。試想,谷文昌戰天斗地治風沙,帶領群眾十四年如一日艱苦奮斗,容易嗎?廖俊波帶領干部群眾扑下身子、苦干實干,被譽為人民的“樵夫”,不累嗎?黃大發為了群眾用水方便,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不苦嗎?回首我們黨的歷史,無數先鋒模范,哪一個不是把群眾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宣過誓、入了黨,身為共產黨員,就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就應該為美好生活奮斗而無怨無悔。

  擺正心態、耐下性子、日積月累,群眾的事情一件一件辦,群眾的利益一點一滴謀,干部才能夠贏得群眾擁護,才會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0日 17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