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對技術進行務虛思考是好事

劉遠舉

2018年06月29日08:38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對技術進行務虛思考是好事

  人類社會的發展,既需要科學與技術,也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相輔相成才能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據央視財經報道,近日,由阿裡巴巴倡議、全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頂尖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共同發起的研究機構羅漢堂在杭州成立,羅漢堂的研究成果不屬於任何公司,隻為全社會服務。

  此次成立的羅漢堂,聚焦科技進步帶來經濟和社會形態、社會治理、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系列變革,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類如何擁抱、適應這些科技變革以及應對相應的全球性挑戰,所以羅漢堂是務虛。

  人工智能會消滅人類嗎?虛擬現實會讓人沉迷在虛幻之中嗎?基因工程會不會產生倫理問題,或者導致新時代的人類歧視,淘汰那些未經過改造的人類?技術會加劇人的不平等嗎?數據隱私、大數據壟斷會通向新的反烏托邦未來嗎?這些問題,看起來很虛,但在未來卻很可能會實實在在地影響人類文明和每一個人。這不但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技術與人性碰撞、與社會碰撞之后的技術社會化問題,涉及到經濟、社會、人類、法律、倫理等多個領域。

  某種程度上,這呈現出一種類似人類DNA的雙螺旋結構。人類社會的發展,既需要科學與技術,也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相輔相成才能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正如此次在杭州,普林斯頓大學金融中心主任馬科斯·布魯納米爾所說,我看到今天發生的重大技術變革,我意識到必須考慮社會將如何面對這些變化,制定什麼規則制度來界定技術的邊界。要仔細考慮如何運用科技和社會科學來為人類社會創造福祉。

  人類缺乏對技術發展的務虛思考,沒有管理好自己,盲目自信、濫用技術,可能就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歷史上曾有慘痛的教訓。愛因斯坦是寫信給羅斯福總統,推動美國開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人。但是,愛因斯坦是在紐約薩朗那克湖邊,從《紐約時報》的一位青年記者那裡知道了日本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消息。他感到極度震驚。隨后,人性與道義的拷問壓過了對科學的追求。1948年7月,愛因斯坦在寫給“國際知識界和平大會”的信中說道:“我們從痛苦的經驗中懂得,光靠理性還不足以解決我們社會生活的問題。深入的研究和專心致志的科學工作常常給人類帶來悲劇性的后果”。

  1955年7月9日,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與愛因斯坦聯合發布了著名的《關於核武器的聲明》,即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在宣言上簽字的除了羅素和愛因斯坦外,還有法國物理學家約裡奧—居裡、德國量子力學創始人馬克思·玻恩、日本介子理論基本原理開拓者湯川秀樹等11位以諾貝爾獎得主為主體的著名科學家。宣言呼吁尋求和平手段,解決人類的種種爭端,后來宣言演變為延續至今的著名的“帕格沃什運動”的開端。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個科學家們對技術的社會后果思考的例証。遺憾的是,這種思考發生在技術后果之后。

  有趣的是,務虛甚至可能產生出利潤。數碼相機,其實是柯達發明的,但為了防止沖擊自己的膠片業務,數碼相機技術被束之高閣。如果多一些經濟的、社會的角度對未來進行判斷,柯達公司就不會錯失巨大的機會。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社會帶來發展進步的同時,也會對社會道德倫理秩序甚至是人性提出挑戰。關注科技的社會化,縮短了新技術從實驗室到社會應用的時間,結合社會科學與技術,通過法律與制度,對技術進行必要的約束,從而減少技術對於整個人類文明沖擊,無疑是十分有必要的。面對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給整個社會帶來的便利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種問題,像阿裡這樣有影響的互聯網公司,利用自己的優勢,用資金、數據資源,支持社會科學研究,做點務虛的事,是一件好事。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