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落馬官員的逆襲人生說明了什麼

葉 泉

2018年06月12日08:49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落馬官員的逆襲人生說明了什麼

  知識精英不一定都進政府、都當官,一個人放在合適的地方是金子,放在不合適的地方或許就一事無成,甚至是禍害

  最近,有媒體對一些官員的“落馬后時代”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看一看還真的很有意思。

  前足協官員南勇入獄以后大搞專利發明,成了“監獄裡的愛迪生”,還寫了一本小說秀智商﹔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出獄后成了網紅經濟學家,現在說出來的話比當局長的時候靠譜多了﹔還有前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被免職后,重歸學術界,還出席一些學術會議,風彩不減當年。此外,還有曾經擔任過湖北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十堰市作家協會主席的楊鄖生,前河南省鞏義市委書記楊振海,著名的“煙王”褚時健等等,他們都在新的崗位上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這些落馬官員的逆襲人生讓很多人感慨萬千。有人說,這証明了真的有“上帝”存在,“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在另一個地方給你開了一扇窗”。其實,這個事跟“上帝”一點關系都沒有,隻跟他們的人生選擇有關系。

  “學而優則仕”是中國知識分子骨子裡擺脫不了的情結,無論是傳統知識分子還是現代知識分子,都把做官當成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路徑。我們看到,這些絕境而后逆襲者大都是學者型官員,比如衣俊卿,本身就出身於學府。他們如果只是希望以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國家、實現知識分子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這沒有什麼不對的,但關鍵是,如果修身齊家的第一步都沒有做到,又怎麼能在人生的長跑中永遠守住自己的初心,隻為滄浪之水而清,不為滄浪之水而濁。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過去五年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報告指出,經過五年的努力“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這一系列的成就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曾經的反腐形勢是非常嚴峻的,一度甚至到了亡黨亡國的邊緣。

  這些官員落馬是五年多來我們反腐敗的成果,同時他們也是官場腐敗的受害者,在一個政治生態嚴重惡化的官場環境中,他們沒有做到潔身自好,而是選擇了隨波逐流——這種他們自認為正確的方式。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在隨波逐流,他們馬失前蹄,隻能說明他們沒有駕馭官場復雜局面的能力,在官場不正之風中迷失了自己,是他們自己不適合做官。

  其實,不適合做官也不是什麼壞事,我們又不是生活在讀書人隻有做官這一條出路的封建社會。現代社會給了人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善做學問者可以成為名家,善經商者可以成為巨賈,善著述者可以成為作家,想出名的還可以成為“網紅”,沒必要把知識精英都綁在當官這一條路上。事實已經証明,在官場上栽了跟頭,不見得人生就此完結,找對了方向,同樣可以體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國家如果把所有的精英都圈在政府部門,恰恰是這個國家缺乏活力的表現。要激發社會的活力,就要把更多的人才引向市場、引向社會,讓更多的人才在服務於市場、服務於社會的同時服務於政府。這就像當前數據時代,互聯網的發展激發了社會的活力,但是政府並沒有把互聯網精英全都吸納到政府部門,而是讓他們在企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政府也同樣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企業合作,共享企業的資源與人才。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是一個國家創造力與發展力的體現。

  知識精英不一定都進政府、都當官,一個人放在合適的地方是金子,放在不合適的地方或許就一事無成,甚至是禍害,這也許正是落馬官員的逆襲人生向我們說明的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