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套路醫療”折射監管乏力

周俊生

2018年06月11日08:10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套路醫療”折射監管乏力

據微信公號“南國早報”報道,一名自稱民營醫院醫生的網友向媒體報料,有的民營醫院要求執業醫師在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時,要對病人進行深度開發,實行過度治療,通過各種“忽悠”式手段故意拉長療程,誘惑病人多次復診,抬高醫療費用。這位報料醫生還提供了一本《男科最新內營銷模式》的醫生內部培訓資料,其中有許多留住病患的套路,包括培訓醫生如何從病人的衣著等判斷其消費能力等。

在市場營銷之中,經銷者面對不同的客戶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留住客戶,是一種正常的行為,一個在百貨商店櫃台上的店員如果能夠通過察言觀色將偶然消費的顧客發展成長期客戶,還是一種值得鼓勵的行為。但是,當這種營銷手段用到醫院時,其味道就完全變掉了。沒有一個病患希望自己能成為醫院的長期客戶,但是醫生如果對他們“滿腔熱情”地提供服務,將病情夸大,在治療時留個尾巴,病人就隻能聽從醫生的擺布,將小病醫成大病。百貨商店的營銷策略做得好,可以留住客戶,商店賺了錢,客戶也得到了滿意的消費。但是醫院搞這種營銷,醫院和醫生賺了錢,病患不僅多花了冤枉錢,而且很可能因過度醫治而加重了病情。

我國醫療市場目前倡導的是“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國家對民眾承擔了醫療保障責任,要保障城鄉居民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這個責任主要落在公立醫院身上﹔另一方面,醫療行業又允許市場化經營,病患通過支付更多的醫療費用,可以得到超過政府兜底保障限度的更好的醫療服務,這項功能由部分公立醫院和絕大多數民營醫院來行使。但是,對於這種市場化經營,政府並不是可以撒手不管,而是應該以強化市場監管來配套,使醫院不因過度追求市場效益而脫離醫療倫理這個軌道。

出現在一些民營醫院的這種“套路醫療”手段,完全違背了醫療事業的基本准則,醫院不是以治好病人為目標,而是以從病人身上榨取金錢為目標,這種情況的出現,表明我國一些民營醫院所走的醫療市場化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化,而是一種缺乏監管的“偽市場化”。這位報料的醫生由於自己在民營醫院執業,因此其曝出的料主要來自民營醫院。其實,這種情況在某些公立醫院同樣存在,只是還沒有發展到明目張膽地編一本培訓教材來訓練醫生騙取病人錢財的地步,但對病人利益的危害同樣不可小看,醫院為了賺取不義之財推行過度醫療,導致病人的醫療支出高昂,國家的醫保支出也越來越大。

對於醫療行業各種“套路醫療”手段,醫療市場的監管部門必須嚴密監管,堅決制止。醫療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它不僅是民眾被忽悠后多支出醫療費用,而是有可能會被這種“套路醫療”耽誤治療。另外,民眾對於醫療行業大都是外行,難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制侵害和維權,這就更需要政府的監管部門做他們的利益保障人和代言人。

讓人遺憾的是,我國醫療市場的市場化發展很快,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卻未能同時建立起來,甚至一些早已暴露的問題久拖不治成了頑症。比如此次報料者再次指出,一些民營醫院會砸錢給搜索平台,病人一搜病名就跳出某個民營醫院鏈接,一點擊就有對話框彈出聯系方式,對方會扮演男科主任、婦科主任、不孕不育科主任,熱情地“跟蹤服務”,直到病人乖乖到醫院治療。對於這種問題,輿論早有揭露和批判,卻由於法律的滯后導致監管軟弱,搜索引擎成了問題醫療廣告的“大本營”。這種情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