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防范網絡詐捐應把規矩挺在前面

張智全

2018年06月09日09:11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防范網絡詐捐應把規矩挺在前面

  面對當前互聯網公益詐捐亂象頻發,監管部門必須要以守土有責的擔當,積極作為,始終對背離公益軌道的詐捐高懸懲戒利劍

  近年來,互聯網公益發展得如火如荼,公眾參與互聯網公益的熱情高漲。互聯網在給公益打開另一扇窗的同時,因監管滯后而導致的詐捐事件也時有發生。如何防范詐捐對互聯網公益公信力的戕害,已成為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6月8日《人民日報》)。

  互聯網公益是近年來公益領域出現的一種新業態,其信息傳播快、籌款能力強、參與門檻低等先天優勢,不僅讓公眾實現了通過碎片化時間“想捐就捐”的願望,而且讓“人人公益、隨手公益、指尖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文明新風尚。也正因為互聯網公益對傳統公益起到了巨大互補作用,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才對此予以鼓勵和支持,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公益事業的發展。

  然而,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鼓勵和支持卻被一些不法分子當成了撈取不義之財的機會,總有別有用心之徒,在扶危濟困幌子的掩蓋下,大行詐騙錢財的不法勾當,以致詐捐事件層出不窮。詐捐既褻瀆了公眾的愛心,使得公眾不敢輕言獻愛心,也讓互聯網公益公信力陷入“一地雞毛”的尷尬,危害不容小覷。

  互聯網公益詐捐亂象頻發,有著諸多復雜的原因。一方面,公眾參與公益渠道少,而互聯網公益的先天優勢正契合了公眾參與公益的需求,在缺乏防騙意識的情況下,公眾不追問公益信息的真實性自然讓詐捐者有機可乘。另一方面,現實中確有需要救助的個體,通過傳統募捐模式難以緩解燃眉之急,這些人也就成了不法分子實施詐捐的利用對象。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公益作為一種新業態,監管責任主體不清晰、監管體制不健全和監管規則不完善等問題比較嚴重,沒有對互聯網公益客觀存在的不法詐捐行為筑牢制度籬笆。故此,完善監管,也就成了根治互聯網公益詐捐頑症的一道必答題。

  “欲知平直,則必准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實踐証明,隻有套牢監管籠頭,把規矩挺在前面,才能真正確保互聯網公益不劍走偏鋒。就目前互聯網公益詐捐亂象堪憂的現狀而言,應切實加快監管制度建設,對公益流程、信息公開、平台監管責任主體和風險提示等作出一攬子可供操作的具體規定,同時建立和實施紅黑名單制度,著力引導求助人守誠信、講自律,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聯合懲戒力度,切實有效防范愛心被忽悠。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公益中詐捐亂象頻出,盡管在很大程度上緣於求助者個人信息的不真實,從而讓不法分子可以渾水摸魚,但根本在於平台對求助信息的審核把關不嚴。對此,有必要讓平台為求助信息的真偽提供信用背書。有了平台對求助信息真實性的信用背書兜底,公眾對求助信息真實與否就有了追溯渠道。而一旦發生詐捐事件,不論是公眾還是監管職能部門,都可以順藤摸瓜揪出詐捐者。這對有效遏制詐捐現象,無疑是上善之策。

  當然,與監管的制度建設相比,互聯網公益監管的主動作為、勇於擔當對根治詐捐頑症更為重要。面對當前互聯網公益詐捐亂象頻發,監管部門必須要以守土有責的擔當,積極作為,始終對背離公益軌道的詐捐高懸懲戒利劍。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壓縮詐捐的生存空間,確保互聯網公益健康有序地發展,促其真正釋放出扶危濟困的正能量。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