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燒錢的城市宣傳片該降降溫了

舒聖祥

2018年06月05日08:1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燒錢的城市宣傳片該降降溫了

  在這些宣傳片裡,整齊劃一面帶微笑的大合影、氣勢磅礡的新建筑或舊古跡航拍、汗水或淚水劃過臉龐的慢鏡頭、奔向太陽升起地方的孩子、公園裡打太極拳的老人、高架橋上的車流和馬路上的人流等等,都是必備且重要的元素。看多了,能不疲勞嗎?

  5月29日,鄭州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發布2018新版鄭州旅游宣傳片。此片一經網絡傳播,立即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眼尖的網友發現其中存在硬傷:把開封的“清明上河園”當成了鄭州航空港區的“園博園”。宣傳片制作方回應,確系工作人員誤用視頻素材所致,目前正在對該片進行全面審查和修改。

  花300多萬元拍的城市宣傳片,結果卻在用開封“冒充”鄭州,或者說,在鄭州的宣傳片裡替開封打了一回廣告,是不是太荒唐了?這不僅刷新了城市宣傳片劣質的“高度”,也驗証了拍攝城市宣傳片的錢有多麼好掙。既然有獨立的制作費,並且開價不菲,為何要拼湊素材,而不親力親為?如果都是現成的素材,只是拿來剪輯嫁接一下,談何物有所值?而且,這麼低級的錯誤,是怎麼通過審查的?

  通常來說,隻有愛一個城市,才能拍好這個城市。這可能是一個較高的要求和境界,但真實准確、反映本來面貌總該是底線吧,怎麼能張冠李戴、傻傻分不清呢?

  讓人遺憾的是,如今大多數城市宣傳片都在走老套路。花很多錢,交給名頭很響的外地廣告公司,隻要畫面夠美就行了,不管實際宣傳效果如何,有沒有符合本地氣質的細節展示與獨特創意。

  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工業化批量操作,近年來呈爆發之勢。幾乎每個城市都要拍,有的城市每年都拍,甚至一年拍幾個,有的並沒有太多實質意義。某種角度上說,一些城市的形象宣傳片已然成了某種“形象工程”。

  曾有人在網上貼出中國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制作寶典”,套用該寶典,再融入各地名勝古跡,八九不離十的宣傳片就有了。在這些宣傳片裡,整齊劃一面帶微笑的大合影、氣勢磅礡的新建筑或舊古跡航拍、汗水或淚水劃過臉龐的慢鏡頭、奔向太陽升起地方的孩子、公園裡打太極拳的老人、高架橋上的車流和馬路上的人流等等,都是必備且重要的元素。看多了,能不疲勞嗎?

  真正好的城市宣傳片,不一定非得請外地大公司,也不一定非得花很多錢。比如G20期間,名為《杭州映像詩》的8分鐘短片讓人印象深刻。據悉,為了拍攝這部作品,一對情侶用5年時間跑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一共拍攝了8000G素材、9萬多張照片,最后在成片中大概用了1.8萬張照片、150多個鏡頭。相比工業化的生產,出於真愛、專業、專注拍出來的東西,或許更好。

  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工業化批量生產該降溫了——不一定每個城市都拍,更不必每年都拍。拍不出城市好形象也便罷了,如果反而損害了城市形象,實在得不償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