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民日報:深刻領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05月17日05: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充分認識這一思想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充分認識這一思想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強大指導作用,充分發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鮮明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提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邏輯起點。

  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注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使命擔當,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貫穿著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這個辯証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不斷變化的特征,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准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提出解決當代中國與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的科學方案,並付諸實踐﹔堅持唯物辯証法的根本方法,注重辯証思維,並把辯証思維與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統一起來,作為一個完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體系,運用到解決新時代中國的實際問題中去﹔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提出了適應我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新發展理念等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可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精神實質,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

  對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原創性貢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的過程,也是中國實踐、中國經驗上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寫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新篇章,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

  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機貫通起來,擘畫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2020年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對三大規律的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堅持”基本方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八個明確”通過深刻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發展規律和建設路徑,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十四條堅持”基本方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從行動綱領和實際舉措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展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建黨學說的發展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充分彰顯了科學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創造力。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中國人民實現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動、戰略上的完全主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引領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中國夢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刻內涵。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夢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刻內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中國人民的庄嚴承諾,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嶄新內涵,成為中國走向未來的鮮明指引和激勵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証。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推動者、引領者、實踐者。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在新時代,要通過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全黨全國人民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我們凝心聚力的興國強國之魂,是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撐,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歷史事實表明,我們黨和人民之所以千錘百煉更堅強,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強大的中國精神。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中國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這是我們黨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力量源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共同事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建立起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聚合起磅礡之力。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全黨一定要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執筆:龔  雲  辛向陽)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7日 07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