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異地醫保的步子還需更大一些

胡琴

2018年05月15日17:1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異地醫保能實時結算,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異地就醫難題,進步固然可喜,但要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步子不妨邁得更大一些。

說起異地醫保,似乎隻要實時結算落地,就萬事大吉,其實沒這麼簡單。首先,門診的費用還無法實時結算﹔其次,結算的標准,是按照投保地為准。這就給參加異地醫保的患者帶來了很多不便。

究竟該以什麼樣的標准來結算?按理,異地醫保醫療費用的個人負擔水平,應該大致與醫保地等同,實際卻不然。有一位醫保地在北京、但長期在外地工作並就地安置的患者,多年來,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其醫藥費報銷的比例幾乎沒有一次超過50%。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報銷標准有差異。例如,他所在的城市,做一次心電圖收費30元,而北京做一次收20元,結果,這10元的差價,就要讓患者承擔。一張440元的激光治療賬單,到了北京,隻給報銷32元,408元的差價,還是由個人承擔!還有,此地醫保可以報銷的某項藥品或醫療服務項目,彼地醫保卻不讓報銷。作為患者,哪裡弄得清?但常常要為這些問題買單。類似問題交織,異地醫保的報銷總數下降了,而個人的負擔卻上去了。

既然允許參加異地醫保,就該按照“異地”的醫保報銷標准核准報銷費用,這樣,就可以避免同樣的醫療服務,因為不同地區的價格差異,而讓個人承擔差價這類問題的一再發生。

況且,既然是異地醫保,讓數據多跑路,患者才能少吃苦。醫療服務的信息能否通過雲數據、借由全國統一信息平台進行集納匯總?能不能把每次異地報銷的費用細目,通過電子郵件,或者是電子錢包、電子醫保賬單等方式,給異地醫保患者一個具體的交代呢?

此外,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季節性流動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醫保的保障服務,如何跟上和滿足這些老年人的跨地域需求,也是一個亟待破解的現實課題。如何讓不同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夠在醫保體系中逐步實現同質同價,是相關部門應該發力的方向。

異地醫保關系萬千民生,看似繁雜多元的利益訴求,落實下去,都是一家一戶治病的小算盤。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際上涉及“參保地”與“就醫地”間利益的重新調整。做好異地醫保工作必須放眼全局,立足具體,才能找准問題的症結和痛點。那種大而化之、蜻蜓點水、得過且過所帶來的痛,落到任何一個具體患者的身上,都會大大降低這一偉大改革舉措的獲得感。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