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市民鍛煉應破解“有心無地”難題

苑廣闊

2018年05月11日08:14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市民鍛煉應破解“有心無地”難題

  據5月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報道,喜歡參加體育鍛煉,卻苦於場地不好找,且租場地花費較多,成為目前城市裡很多體育愛好者的煩惱。我國《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1.8平方米。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身需求,落實規劃需要解決哪些現實難題?如何為百姓體育運動提供更多場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較於一些國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十幾平方米的現實,我們的情況確實有些可憐。即便考慮到具體國情和現實困難,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鍛煉需要同鍛煉場地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也應引起足夠重視,並且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目前城市體育鍛煉場地存在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免費場地太少﹔二是收費場地太貴。諸如城市廣場、公園空地等免費場地,不是被廣場舞佔用,就是缺乏基本的體育運動設施,沒法開展相應的體育鍛煉。喜歡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械的市民,大多無處可去。

  而一些專業性的體育運動場館,體育運動設施倒是很完善,但是場地租金太貴,超出了多數市民的承受能力。而且很多體育運動項目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如此花費則更多。此外,不少單位內部的體育鍛煉場所,對普通市民開放的積極性不高。

  體育鍛煉不但關系公民健康,也關系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所以,必須在政府主導、社會力量的參與下,積極解決市民體育鍛煉“有心無地”的難題。

  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圍繞供給側做文章。加大體育運動場所供給量,既要興建新的鍛煉場所,又要挖掘現有體育運動場所的開放潛力。比如,一些單位的體育場館有沒有晚上或者周末對外開放的可能。如果開放,還會涉及價格制定、安全維護、收益歸屬等問題,這些有必要考慮清楚。鑒於很多體育場館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還有賴於政府從宏觀層面統籌協調,引導和督促企業、學校等逐步向社會開放自己的場館。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