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一個“鵠”字帶來的點贊和思考

余清楚

2018年05月05日22:36  來源:人民網
 

這兩天關於北京大學校長的輿情有些跌宕起伏,涇渭分明。四日,為了一個一不小心易念錯的“鵠”字,調侃,批評,甚至是諷刺,瞬間形成輿論熱點。五日,出乎意料,林建華校長發出了一封態度誠懇、情真意切的道歉信,輿論和跟帖風向瞬間跳轉,網民和讀者對林校長大都給予了正面而熱情的回應。林校長在信中陳述經歷,直面缺點,主動認錯,不掩飾,不矯情,不諉過。道歉需要勇氣,寫信表明態度,態度決定一切。當然值得點贊。

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在日常工作中,寫錯字,念錯字,時常有之。只是在一些特殊場合,對於一些特殊人物,大眾關注度會高一些,網民要求會嚴格一些,情理之中,不足為怪。對於北大、北大校長而言,既有光環照耀,同時又有聚光燈照射,更應小心翼翼,嚴防出錯。眾所周知,這些年被不幸“中槍”的官員和名人不在少數。有時因為寫錯字、念錯字、說錯話的網絡輿情,熱鬧一陣也就過去了。《論語》中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在現實中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官員真把自己當“官”,有的名人真不怕自己“出名”,明明錯了,東拉西扯,百般辯解,死不認錯,最后洋相百出,下不了台。記者在採訪時,偶爾遇到有的領導不小心念錯字、說錯話,就會直接而善意地指出,一般情況下領導都會虛心接受,表示感謝,從而成為了諍友、良友。

習總書記多次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強化互聯網思維,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輿論發生深刻變化,網絡輿情也是瞬息萬變,來時如風,猝不及防。如何學網用網,如何應對網絡輿情,如何面對網上的批評和議論,對廣大領導干部都是現實挑戰和能力考驗。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面對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評頭論足和狂轟濫炸,有的敵視心態,傲慢應對﹔有的躲網怕網,不敢應對﹔有的不懂裝懂,胡亂應對。其后果可想而知,必定引起網民質疑連連,造成輿情愈演愈烈,並引發次生輿情災害。

當然,廣大網民欣喜看到,如今的網絡生態已是風清氣正,天朗氣清。許多領導干部、包括眾多名人對當前的網絡輿論和輿情環境有了更為理性和透徹的認識,對來自網絡、特別是移動端的輿情反映能夠妥善應對。國家宏大,疆域遼闊,思想多元,眾說紛紜,天災人禍,變幻莫測。既要保持清醒頭腦,又要有應對之策。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對領導干部而言,該面對的坦然面對,不用回避。該說的必須說,說真話實話。該做的馬上做,用行動取信於民。每當太陽升起,都有許多事情發生,有好事,也有難事。每當打開電腦和手機,都有許多輿情面對,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用誠懇的、誠實的、誠心的態度解決每一個問題,辦好每一件實事,給網民一個滿意的答復,給人民一份合格的答卷。

(責編:王吉全、劉軍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