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調研長江經濟帶系列網評之四

人民網評: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吳天昊

2018年05月02日07:5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人類文明的每一段歷程,都離不開江河的哺育。

歷史發展的每一處脈絡,都離不開江河的潤澤。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古至今,始終吸引著世界的關注、牽挂著國人的心腸。1919年,孫中山在他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首次提出要建設長江、開發三峽的主張。1956年,毛澤東暢游長江后寫下《水調歌頭》著名詩篇。100年時空斗轉,1萬裡滄海桑田。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鄂湘、視察長江,並於26日下午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調“大保護工作也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糧草就是思想認識。”萬古奔騰的長江,再次以“茫茫九派”的磅礡氣勢躍入眼帘,奔涌出永續發展、生生不息的綠色波濤。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要素,改善生態環境就是改善生產效能。沒有“綠水青山”何談“金山銀山”?也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進一步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開展生態大普查,系統梳理隱患和風險,對母親河做一個大體檢。祛風驅寒、舒筋活血、通絡經脈,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

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上反復強調保護長江生態工作重要性。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確立了戰略定位,提出了目標要求。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思想引領,戰略布局。隻有把長江兩岸加快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的美麗之地,才能書寫長江經濟帶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要以嚴守底線,校准發展標尺,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始終把山清水秀作為“主旋律”,多給自然“種綠”,多給生態“留白”。特別是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特別是要時刻堅守生態保護紅線,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環保准入條件,從源頭上防止污染,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設置“防火牆”,為綠色長江設立“金剛罩”,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項目落戶,集中力量解決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重點問題。總之,就是要以鐵的擔當盡責,以鐵的手腕治患,以鐵的措施問責,以鐵的辦法治本,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這張藍圖繪好繪更美,為高質量發展蓄勢、為新時代中國續航。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