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領導干部要能當“網管”善當“網友”

吳天昊

2018年04月27日16:3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閉幕。此前,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隨著中國跑步進入信息化社會,“講政治、懂網絡、敢擔當、善創新”日益成為各級領導干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尺。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戰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中國網民突破國民總數一半以上,特別是手機網民佔網民總數近98%,萬物不斷互聯、信息時時傳播,作為國家治理、社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可能超然網絡,以“鴕鳥”態度、“絕緣體”方式把工作做好。不管人們認識是否跟上實際,互聯網作為信息革命的標志產物,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重要的“公共資源”,日益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變革、利益調整疊加網絡輿論平台多樣化、表達主體圈層化格局,使得網絡輿論交鋒呈現常態化、復雜化趨勢,輿論引導變得困難,社會共識尤顯稀缺。面對問題,“堵”是一種辦法,簡潔明了,見效很快﹔“疏”是一種策略,要精耕細作、久久為功﹔“躲”也是一種路子,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事便關己愛搭不理,正所謂“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管它“晚來風急”,我自“小樓聽雨”——需要指出的是,置身“信息爆炸”“人人相關”的互聯網時代,躲在暗室練不成“獨孤九劍”,自說自話達不到“上下同欲”。相比置若罔聞或簡單封堵,真心的溝通、用心的引導雖然見效慢,卻是扶正祛邪的治本之方。一昧地“躲”、片面地“刪”根本躲不掉問題的解決,刪除的卻是共識的培育,長此以往,最終動搖的是黨和國家的執政基礎,消蝕的是網絡時代的民心公義。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當然,對於那些肆虐的歪理邪說、炮制的各類謠言、散布的虛假信息,決不能放任,決不能手軟,必須以堅定決心、堅決態度、堅強手段,有效掃除、防止復燃。然而對於更多的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民生問題、社會問題,“疏”比“堵”管用,“導”比“刪”要強,“溝通”比“對抗”更重要。

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特別是在具體問題上,強化互聯網思維,增強現代化意識,避免“低級紅”,識別“高級黑”,不斷增強用互聯網在新時代走好黨的群眾路線的能力本領,不斷提高同各類媒體打交道的工作本事,不斷增強在現代化社會治國理政的綜合素質。這種轉變,很難一蹴而就,不會立竿見影,需要相關獎懲辦法和干部任用選拔機制有效配合,以制度創新“倒逼”思想轉變,以管理變革實現革故鼎新。

今天,我們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對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致信,匯聚起全社會關注網絡、研究網絡、重視網絡的磅礡力量,必將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在新時代建設網絡強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新發展創造新的中國成績!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