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北影節的大格局,這個可以有

子楊

2018年04月25日08:11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北影節的大格局,這個可以有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了,國內的重量級影人可謂“傾巢而出”。即使是閉幕式上主持人黃渤的一句口誤,也立即沖上了娛樂新聞的頭條。作為電影節最高潮的頒獎環節,19個國家和地區的15部影片一同競爭“天壇獎”的各個獎項,最終,來自格魯吉亞/愛沙尼亞的女性題材電影《驚慌媽媽》摘得最佳影片,影片主演也憑該片摘得最佳女主角。然而,除了年初大熱的《紅海行動》拿下一個技術獎——最佳視覺效果外,國內電影再無所得。

  在北京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大獎都讓外國影片摘取,這樣的結果該怎樣看待?

  從今年的入圍影片和獲獎名單來看,女性的力量格外突出,15部入圍影片中有5位出自女導演之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也由女導演摘得。對於本次“天壇獎”的角逐,評委會主席王家衛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電影關注女性權益,更多女性創作者可以用電影去書寫女性的故事。這一席話其實可以看作理解這份獲獎名單的一種視角。

  女性在當今世界中已經取得了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了嗎?可以說,從去年好萊塢女性工作者引爆這一話題以來,全球都在重新思辨女性工作、生活及權益保護的現狀與發展。然而,天壇獎頒獎的此番結果卻並不見得是跟隨西方的腳步。

  進入第八個年頭,以評委會主席王家衛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影人,已經開始引領著北影節走向凸顯電影元素本位及表露人文情懷的發展軌道。閉幕式上,每位開獎嘉賓上台,均以“我是電影人”介紹自己。專業,成為了北影節的態度,也成為了當下中國影人內生性的自我要求。給更多女性創作者一個更好的舞台,尊重、認可、鼓勵她們的付出、勞動和創作,這展現出了北影節和中國影人的國際格局和文化自信。

  實際上,奧斯卡以外,國際三大電影節常常鼓勵小眾、非本土的影片獲得大獎,究其原因,正是其高站位和大格局的具體呈現,若非以電影大國的身份去扶持新興影人,而僅僅把國際電影節作為給自己人分蛋糕的手段和平台,那麼,舉辦國際電影節又意義何在呢?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