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各抒己見:數據隱私和數據分享

李心萍
2018年04月23日04: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儲,使相關互聯網公司實際上擁有了一種巨大的權力。如果沒有數據應用的規范完善,在網絡上近乎“裸奔”的用戶信息可能隨時都會被出賣到鎂光燈下

  

  日前,臉書董事長扎克伯格接受了美國國會關於數據“泄密門”的問詢。在聽証會上,扎克伯格承認,除了將注冊用戶的數據供第三方使用,臉書還收集未注冊用戶的數據,令數據“泄密門”進一步發酵。

  非注冊用戶數據也會被收集?其實,不少國內消費者也有類似遭遇。曾有消費者反映,在手機百度上搜索吸塵器,此后幾天,頻繁收到百度、京東、網易新聞等APP推送的吸塵器廣告。百度利用搜索記錄定向推送吸塵器廣告尚可理解,為何京東、網易新聞也有此類推送呢?他們又是如何得知該消費者關注吸塵器呢?數據隱私狀況令人擔憂。

  業界公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開啟全新變革,引領全球經濟發展。而無論是智能制造或是人工智能都離不開數據分析,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時代,數據到底該怎麼用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數據隱私是一項基本權利。未經同意,任何人不應該將他人的搜索行為、購買行為、行程等進行變現。就如一些互聯網媒體在未經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抓取消費者的搜索記錄,並投放廣告,這等於未經授權將個人隱私數據變現來賺取收入,某種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戶的數據隱私權。

  同時,數據分享又是十分必要的。以人工智能醫生為例,僅在影像診斷方面,人工智能就需要學習大量的影像病例,以達到較高的准確率。此類數據分享和匯總分析最終將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好處,提高社會的總體福利。

  除了消費者最關注的個人數據,還有工業數據、公共數據,也面臨如何使用的問題。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走上雲端,涉及設計、制造等眾多的商業機密都將匯集到雲上。與個人數據一樣,工業數據涉及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得到嚴密的保護。但同時,如果各制造企業能將本身的生產數據分享給設備制造商,又將有助於設備制造商改進設計,提高設備對行業的適用性。

  數據隱私與數據分享,界限如何劃分?關鍵在於規則的建立。臉書數據“泄密門”后,蘋果、百度、騰訊等企業紛紛表示自己是絕對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但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儲,使相關互聯網公司實際上擁有了一種巨大的權力,僅僅靠企業自律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權力如果不關進籠子,那麼在網絡上近乎“裸奔”的用戶信息,可能隨時都會被出賣到鎂光燈下。

  數據又是無國界的,因此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建立數據使用的全球標准,嚴格規范數據採集、保存、傳輸和使用各環節。比如數據分享應該是匿名的,無論是個人信息或是企業信息在此類分享中並不具有外部性,相關內容應被隱去。

  正如硬幣有兩面一樣,大數據也有兩面性。無論你是否喜歡,大數據裹挾著好與不好同時到來。面對新技術,我們要擁抱它,不能因為存在問題就否定它。一個行業興起初期往往處於野蠻發展狀態,企業由小變大則需要規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規范。沒有數據的規范使用,就沒有數字經濟產業的健康生態。規范不是限制,不是遏制技術發展。相關規范滯后於技術的發展是客觀的,應積極探索在創新中解決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3日 19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