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國道路中國夢)

人民日報:為鄉村振興留住“綠領”

李建光
2018年04月19日04: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前不久返鄉,想看看鄉村發展的新氣象。早在回鄉前,就斷斷續續聽家裡說起過,現在的“庄稼佬”都想搞點兒產業、副業,不再滿足於地裡刨食那點兒營生了。可是,母親在電話裡又講,村裡這點兒產業干什麼、怎麼干、誰來干,大家各有各的理,干起來卻又各有各的收獲、各有各的難處。返鄉三日,一個感覺是,產業發展、農民致富,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個棚投入四五萬,整好了一年就回本。”姐姐嫁到離海更近的村子,那裡不少鄉親搞起了大棚種植綠色蔬菜,掰著指頭算起賬來滿臉喜悅。我們走進溫暖的大棚,看見三四位鄉親在手工除草、除虫。他們講,這樣不施化肥農藥的蔬菜、水果,賣到城裡價格能翻上兩三倍。基本的技術、物資現在都不缺,缺的主要是經營人才。之前,有的年份市場供應量大,菜賣不上價,很不劃算。要是能有對消費市場與政策更敏感的人來帶個頭,提前通過大數據分析、電商平台支持來增加些“商業嗅覺”,損失就會小不少。

  大棚離不開保溫被,制作這種被子是門好生意。姐姐和姐夫建了個廠,擁有兩個車間、四條生產線。幾年下來有賺有賠,去年光景還不錯,終於賺回了本錢。但回顧這一路風雨,姐姐感嘆道還是缺“懂法的人”。要是有諳熟土地、財稅、工商方面法律法規的人幫忙,前些年的失火、工傷就都會有保險賠付,不至於個人承擔那麼多費用了。“買賣越大,越要講法治”,包括環境保護、勞動關系這些,看來將來是要請個靠譜的法律顧問了。

  掙了點錢怎麼辦?有人選擇擴大規模,有人選擇多種經營,還有人去縣城買房子。姐姐村裡的一位“能人”更是有想法,看到了農村養老產業的市場空白,連連問我這個機會值不值得投資試一試。他還講,養老公寓的建設有孝心、有愛心,鎮上和縣裡都很支持。難就難在不懂行,沒有熟悉養老、醫療產業規律的專門人才。就算勉強開張了,經營過程中的行業標准,比如餐飲、消防都不能憑感覺來弄,“畢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啊!”他的感嘆,也道出了一些地方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知識飢渴、求賢若渴。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鄉親們眼中“特色”的“特”,在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已經比前些年成熟得多。但是,如何蹚出這條特色路子卻是知易行難,其中最難就在“人才”二字。公司有白領,工廠有藍領,而對鄉村產業發展來說,有知識、有專業、有能力的人才,可謂是不可或缺的“綠領”。

  產業要興旺,人才得先安定。遠房的大姐夫訴苦,考上小學教師編制的兒媳婦被分到50多裡地外的學校,上下班太遠不方便。可是換個角度看,偏遠鄉村學校誰都不願意去,就算當地企業招來了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孩子的教育問題又怎麼解決呢?所以說,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夯實產業興旺這塊鄉村振興的基石,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鏈的科學延伸,必須配套搞好鄉村人才振興,讓“綠領”們住得下、干得好,還有體面的收入與生活。

  捧起一抔鄉愁土,算本鄉村振興賬。咱們農村人常說“不要忘本”,這個“本”指的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本”就是農村老百姓的幸福。要讓大家都得實惠、心裡都“舒坦”,就算是沒有忘本。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給農業產業輸送人才,為人才干事創業搭建平台,鄉村振興的小康路一定會越走越寬闊。

  (作者為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職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9日 05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