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青眼)

人民日報: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董絲雨
2018年04月17日04: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四月,求職季逐漸接近尾聲,不少還未“塵埃落定”的畢業生,正面臨著相似的煩惱:“爸媽每天都問我有沒有考公務員或者銀行,可我更想去外企。”“他們總說回老家能找個輕鬆的工作,但我希望能留在一線城市自己闖一闖。”網絡上類似的留言不勝枚舉。

  日前,有一項對2003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調查顯示,88.1%的受訪青年坦言自己的就業觀念與父母存在差異,42%的受訪青年因此不願與父母過多地交流溝通找工作情況。

  在人生道路的關鍵路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觀念碰撞似乎會變得格外激烈。父母對子女工作選擇的干預,讓許多人陷入迷茫: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入一個新興行業,還是聽從父母的建議捧起“鐵飯碗”﹔是在一線城市的快節奏中直面各種壓力,還是回到家鄉去過安穩的生活。

  細細想來,父母“強勢”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實是愛子心切,想讓子女少走點彎路,少吃點苦頭,畢竟在他們經歷的那個年代,擁有一份不會失業、退休后能有保障的工作,就意味著擁有了最具安全感的生活。

  但是要看到,隨著時代發展,沒有什麼工作可以被貼上“穩定”“輕鬆”的標簽,若是不能根據崗位需要,去獲取相應的技能和資訊來進行不斷的自我提升,就會陷入本領恐慌。

  因此,求職過程中,父母的建議可以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結合所學專業和自身興趣,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如果求職前,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對心儀的行業領域充分了解,做足准備,那麼在求職路上自會目標明確,不會盲目亂撞,也不會輕易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如果最終沒有進入父母心儀的工作單位,如何能讓他們接受自己的選擇?相對於極端的爭吵和不與父母溝通的“冷處理”,倘若能夠面對面坐下來,告訴他們自己為什麼更適合自己選擇的這個工作,講述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讓他們看到你並非一時沖動,“拍腦門”做出的決定,讓他們意識到你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才是打消他們顧慮的良方。

  或許,那些沒有“聽話”的年輕人,會在未來的日子裡面臨許多坎坷:創業失敗,公司“關門”,發現自己選擇的職業並非想象的那麼合適而不斷跳槽奔波。此時,大可不必后悔,也不必陷在自我懷疑的漩渦裡。人生每一次的挫折與停滯,其實都是最好的成長蛻變期,若因害怕失敗而縮手縮腳,不去嘗試,那麼害怕本身便會成為人生最大的遺憾。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7日 19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