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摸准實情,才能干好實事

胡琴

2018年04月14日08:5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4月1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視察時強調,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是喊口號,要經過深入調研,結合當地的實際,形成符合黨中央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具體舉措。

如何深入調研?

近日,湖南省20位省主要領導同志,分別到全省的40個國家重點(片區)縣,開展“深入貧困地區解決群眾問題”專題調研。調查的重點是,脫貧攻堅的“難點”、民生的“痛點”、群眾的“盼點”。

這次調研活動的“看點”是: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點對點、面對面、心貼心。如此眾多的省主要領導,如此貼著身子私服暗訪式的摸實情、查問題、議對策,值得稱道。與那種聽聽匯報、看看材料、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調研方式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湖南省委的這次調研活動,對基層沒有干擾,更有利於摸到問題的症結,摸清基層的真實情況。因為,這次調研活動,直接面向群眾。

一些同志有這樣的經歷和體會:當他們以職業的身份,比如新聞記者、黨政部門干部的身份,去了解某些情況時,所見所聞,往往與這些同志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看到的、聽到的、以及去某些部門去辦事時的經歷,從細節到實效,反差有時是很大的,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其實,這后者才是實情,而前者則是被學者定義為的“宣傳性現象”。所謂“宣傳性現象”,是一種失真、變形、不完整的真相。

調研只是手段,要“形成符合黨中央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具體舉措”,切實改進和推動實際工作,更好地服務群眾,才是調研的最終目的。調研如果摸不到實情,那必然會給實際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調研的結果,是制定決策和對策的基礎,前者變形,后者必然走樣。所以,有的時候錢也花了,工作也做了,效果卻不能令人滿意。這種情況,常常是,錢沒花在刀刃上,勁使得不是地方。

摸清實情並不難。隻要我們脫掉“官服”、扑下身子,以群眾的身份深入群眾,怎麼就了解不到實情呢?誠然,這樣了解到的實情,有時是零碎的、不系統的,也可能只是個別的現象和問題,但是,如果有眾多這樣的“點”,匯聚在一起,那就是一個面,就是一種客觀的實情。湖南省領導這次以全新的調研方式,有目的的“隨機”採集上百個點的情況,匯集起來,就是真實的實情。相信,這些實情,對湖南的精准扶貧工作,一定會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而這種深入調研的方式,對基層黨委政府也是一種良好的引導和示范。

在有些人看來,摸清實情也很難。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聽匯報、看材料,以會議落實會議、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決策,就是去實地調研,也是蜻蜓點水、浮皮潦草,習慣了被過濾和選擇過的“真實”所裹挾,了解不到真正鮮活的、反映本質的實情。可怕的是,這些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已經自覺和不自覺地被認為是“常規動作”,成為一種慣性和常態。在他們看來,這種“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的調研,費力費事,太麻煩,甚至是一種“作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並形象的比喻,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

調查研究是方法,是作風,是科學,調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行就隔座山。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提高工作的質量,從改變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入手,是一個很好的切口。

(責編:王仁宏、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