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營商環境是政府治理效果的重要指針

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 葉日者

2018年04月04日15:2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北京市率先全國對各區縣進行營商環境評價排名,河南開封聘請國際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開封市營商環境進行評估,這種用數據把脈為政府改善營商環境找“痛點”的做法,本質上反映了政府治理理念開始向用戶導向轉變,是一種“用戶思維”。可以說,自黑龍江亞布力陽光度假村董事長毛振華“雪地陳情”后,營商環境漸成輿論熱點,廟堂之高至江湖之遠,李克強總理強調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迅速成為社會共識。

以往,政府治理績效如何,GDP說了算,這是自上而下的評價方式。營商環境指數來自市場和公眾,來自政府之外,自下而上,能直接反映政府治理效果,應該成為評價官員業績的重要補充。

營商環境是個綜合體系,包含支配商業活動所需的一攬子政策、法律、制度和規則。目前全球公信力最強的世界銀行衡量各國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包含11套指標,包括“開辦企業、獲得電力供應、注冊財產、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合同執行和辦理破產”,這些指標恰恰涉及政府職能的方方面面,政府治理好,營商環境自然好,政府治理差,營商環境必然差。

營商環境折射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定位。營商環境指數偏低的地區無不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政府對企業干預過多,手伸太長的地方。毛振華事件調查結果表明,某些地方官員法治意識仍然淡薄,將濫用職權視為理所應當。各地政府隻有從思想上厘清“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這一前提,營商環境建設才能找對初心。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態。從整肅工作作風入手,杜絕吃拿卡要、杜絕懶政庸政怠政,建立一支敢為發展擔當、敢對歷史負責的公務員隊伍,政治生態才能風清氣正,營商環境必然清清爽爽。

怎麼改善營商環境?有的提“店小二式”服務,有的提“管家式”服務,更有人提出“媽媽式”服務,無論哪種管理和服務方式,最終應歸結為簡潔、高效、規范、法制的管控和治理方式,力求監管到位不越位,補台不拆台。

商業發達,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高,幸福感獲得感強,商業欠發達,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低,幸福指數低。如果各方執政者把營商環境的提升和改善當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問題來看待,那麼營商環境就找到了根植人民的不竭動力。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