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巴掌老師”的創新為何可貴

之心

2018年04月03日08: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巴掌老師”的創新為何可貴

  現代社會,我們常說要終身學習。對於大學老師而言,終身學習如何教學,也是要修煉一生的功課。

  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專業知識,你遇到過哪些“操碎了心”的老師?據媒體報道,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的吳鋼老師,自創了“巴掌學習法”,通過一隻畫出的手掌,巧妙地將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克服對枯燥繁雜的宏觀經濟學的恐懼與學習困難,深受學生好評。吳鋼也因此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巴掌老師”。

  遙想筆者當年在大學時,也曾出於興趣,選修了宏觀經濟學。但可惜的是,授課的教師沒有像吳鋼老師一樣,為學生掌握知識、熱愛這門課程驚心打磨教學,而是照PPT宣科,連基本的概念講解都很少。每堂課下來,同學們都是頭昏腦漲外加一頭霧水。一個學期結束,交了作業后,收獲寥寥。

  隻怕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也因此,吳鋼老師的“創新”才顯得可貴。一方面,他對課堂與學生的高度負責,對自己“傳道受業解惑”的師者身份有著高度的使命感﹔另一方面,他既對自己教授的專業知識了然於胸、運用純熟,又深諳學生學習的困難,知道如何用己之長,克學生之短。這既需要扎實深厚的專業基本功,又需要體諒學生的苦衷,進而找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禮記·學記》裡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吳鋼老師的“巴掌教學法”,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專業知識,也促進了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在吳鋼看來,“巴掌學習法”或許隻適合自己的專業、課堂與學生,不一定具有普遍借鑒意義,教師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主動去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發展自己的個性。現代社會,我們常說要終身學習。對於大學老師而言,終身學習如何教學,也是要修煉一生的功課。對此,建議每位老師都能聽聽吳鋼老師的心聲,“我希望我的學生不是學死書的人,(而是)能掌握知識、更能應用知識,我正在這方面努力”。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