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激活沉睡的“文化庫存”

李  斌
2018年03月30日04: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有些地方號稱文化大省,坐擁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為什麼發展后勁還不如其他地方?在不久前的一場網絡討論中,有人引申出一個獨特的視角:“文化庫存”並不等於現成的“財富”,文化資源怎麼用,文化建設怎麼推開,對經濟社會發展同樣可能會有全局性的影響。

  千金難買好風氣,萬金難求好文化。傳統文化泱泱數千載,蘊藏數之不盡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寶貴價值不言而喻。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之於管黨治黨,革故鼎新、與時俱進之於改革創新,義重於利、利不虧義之於市場經濟,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無不充滿啟迪和教益。“文化會使局面幾乎完全不一樣”,社會科學研究表明,文化價值觀與政治表現、經濟績效之間存在強有力的聯系。傳承弘揚好傳統文化的價值基因,民族復興便有了無比磅礡的凝聚力,國家發展便能獲得無比堅強的意志力。

  文化是“無形的心”,文化建設卻不能無心。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既有優秀元素也不乏文化糟粕。或是因為風俗習慣的強大慣性,或是因為包裹上了現代的華麗外衣,許多生活場景裡的落后文化,無形中束縛了人們邁向現代的腳步。譬如,同樣是推崇禮文化,是推崇謙和有禮、好客知禮,還是推崇請客喝酒排座次、辦事送禮找關系,帶來的社會風貌相差千裡。現實中,從官本位重仕輕商到江湖文化攀附關系,從假中醫、假養生到女德班,從惡俗鬧婚到風水迷信,無一不是拿糟粕當寶貝,會錯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意。如果不能下定決心正本清源、移風易俗,又怎能怪發展的步伐泥足深陷?

  激活價值基因,刷新生活實踐,把傳統文化寶庫利用好,還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上,當談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時,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的深邃回答。傳統不一定落后,鄉野不一定粗俗,關鍵就在於用好核心價值觀的指揮棒,根據新時代的文化需要對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進行揚棄繼承、轉化創新。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眺望新征程,文化重塑和文化建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托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繪好美好生活新藍圖,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目標,既要發揚艱苦奮斗、踏實肯干的文化品格,也呼喚市場意識、法治精神、創新文化等先進文化因子。文化自信強不強,思想解放夠不夠,觀念變革深不深,敢領風氣之先的魄力足不足,也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發展的“向上躍遷”。這充分提醒我們,無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還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淨化營商環境,抑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應有文化縱深思考,都應做文化層面規劃,都需要培厚文化土壤、增加文化供給。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文化承擔著比以往更加重大的責任和使命。開掘好傳統優秀文化的富礦,用好先進文化的活水,激發文化凝心聚力、成風化人的重要作用,我們一定可以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讓文化促進社會變革和國家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30日 04 版)

(責編:王仁宏、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