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井岡山脫貧一周年:“實效”比“時效”更亮眼

范嘉欣

2018年02月24日09:5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初春的井岡山,繁花似錦,游人如織,共享農庄的果樹被認領一空,有的村落民宿床位一鋪難求,“全域旅游+扶貧”的效果正在顯現。以神山村為例,一半以上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旅游中來,去年接待游客超過22萬人次。井岡山脫貧一周年后,穩定脫貧的實效讓人眼前一亮。

群眾口袋殷實,干部作風扎實,致富路才走得踏實。當初,一些企業家收到返鄉創業邀請時,第一反應是拿出幾萬塊錢發給當地的貧困群眾。可是,井岡山的干部要的是有資金技術實力、有成熟銷售渠道的能人回鄉做實業,帶頭奔小康。干部身上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打動了不少企業家回鄉創業,給困難群眾指脫貧路,吃定心丸。

扶貧更需扶志。有的貧困群眾脫貧后,主動寫申請書,拒絕享受相關補貼。有的貧困群眾以前是混一天算一天,如今每天一大早就扛著鋤頭上山。“黨和政府是來扶持我們的,我們要自力更生去脫貧”,儼然成為當地貧困群眾的心聲。可以說,井岡山能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就是以實制勝的結果。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得有先求實效、再爭時效的精神,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拖延症”和“浮躁病”,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使脫貧成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然而,一些人一心想趕“早班車”,隻爭時效、不顧實效,結果等來的是問責的“板子”。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給各地扶貧干部提了個醒,那就是“脫貧攻堅一定要扎扎實實”“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隻有堅持實事求是,把“求實效”擺在“爭時效”的前面,踏踏實實地做好精確識別、精准施策的工作,才能順利地啃下貧困代際傳遞這塊“硬骨頭”。

脫貧攻堅如何求實效?井岡山的經驗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思想的指引下,圍繞“黨建為先、產業為根、立志為本、機制為要”總體要求,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首先,考核干部要實。在建強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科學用好干部考核的“指揮棒”,提高脫貧攻堅的考核權重,把力量全部引導到扶真貧、真扶貧上來。其次,政策舉措要實。貧困之所以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是因為“硬”有頑症,且表現各有不同,決不能幻想著“輕輕鬆鬆一個沖鋒”就能解決問題,而要針對不同的貧困情況,拿出不同的政策舉措,下足“繡花”功夫。同時,鞏固脫貧成果要實。一方面,要強化監督檢查,開展第三方評估,堅決查處“典型材料大變化、實際工作一般化、群眾生活無變化”的弄虛作假行為,確保脫貧成果真實可靠。另一方面,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與繼續攻堅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做好產業扶貧這篇大文章,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努力讓富裕和幸福“留得住”。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在脫貧攻堅中追求實效與時效的完美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定水到渠成。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