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觀滄海:品年味  話和諧

木  鳴
2018年02月22日04: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花漫九州,春盈四海。剛剛過去的春節,不僅中國大陸、台港澳地區在歡慶,經由遍布全球的華僑華人的推動,五大洲都有人在歡慶中國年,且參與者不乏當地嘉賓。

  全球喜迎中國年,華僑華人的多年努力功不可沒。不管在哪個國家和地區,華僑華人都以吃苦耐勞聞名。尤其是改革開放后陸續走出國門的僑胞,很多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逐步在住在國站穩腳跟。每逢新春佳節,是他們紓解一年辛苦的時候﹔也是通過各種喜慶活動,重溫故鄉和兒時記憶的時候。因此春節前一兩個月,很多僑團僑社就開始著手各種過節准備,比在國內更積極、熱情更高漲。原因無他,“每逢佳節倍思親”。

  全球喜迎中國年,與中國的影響力提升密不可分。隨著中國國力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希望更多了解中國,當地華僑華人舉辦的各類活動無疑是便利的窗口。近幾年,不少國家不僅肯定中國移民對當地經濟增長做出貢獻,更開始重視他們帶來的中華文化對當地的影響,期待中華文化成為當地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借著春節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風俗,無疑是條捷徑。很多僑團僑社舉辦慶祝活動不僅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有的城市政府部門還是共同主辦者。

  農歷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中華文化 的重要載體。很多過節風俗緣自文化,比如“貼春聯”隱含著中國書法與詩詞對韻,“吃餃子”“吃湯圓”不僅是飲食習慣還蘊含團圓、吉祥之意,“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詩文中所說,全家喝屠蘇酒護佑平安等古老風俗都內涵豐富。今年,文化部門也在全球多個城市推動“歡樂春節”活動,通過藝術展覽、專場演出、春節廟會等集中推介中華文化,這些都是中國年應有之義。

  曾聽一位僑胞說,中華文化影響力提高,可以為他們營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確,不少僑胞偏安於華僑華人聚居區,少與住在國居民交流。這不僅因為語言障礙,還有東西方文化差異,溝通交流不暢。事實上,通過增進了解,不但可以包容、化解文化差異,還可以彼此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對華僑華人來說,傳播中華文化不限於一年一度的春節,不僅要爭取住在國政府的支持,還要努力吸引更多當地普通民眾的參與。“祖先烙下的中國印”,不僅是黑頭發、黑眼睛,更有吃飯常用的筷子、遇事喜歡“和為貴”、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維、思想。隻有生活的社區、隔壁的鄰居了解、理解甚至喜愛中華文化,華僑華人在住在國的生活才能更如魚得水。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2日 20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