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弱德”之美與“群德”之善

李  斌
2018年02月06日04: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有人主張“該出手時就出手”,有人推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聽聽這樣兩種觀點:

  一種是“弱德”說。葉嘉瑩曾感嘆,當今社會上許多人以強者為德,提倡爭奪和競爭,但實際上“弱”才是品德,“我不想從別人那裡去爭什麼,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以退為進,何嘗不是一種進步?

  一種是“群德”說。梁啟超批評古人束身寡過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對於一群,常肯絀身而就群”。在他看來,缺少“群德”是國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國所以日即衰落者,豈有他哉,束身寡過之善士太多,享權利而不盡義務,人人視其所負於群者如無有焉”。以群為德,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弱德”之“弱”,並不代表軟弱無力、怯懦怕事,而是一種逆境中的堅守、熱烈中的清醒、躁動中的自持。無論以存心養性、修身齊家、達觀處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還是以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奉規守約為代表的現代規則,處處都有“弱德”的影子。

  “群德”之“德”,成之於克己奉公、舍己為人,是一種性情中的大愛、渾濁中的清秀、得失中的淡然。“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的報國之心,“挽將天上銀河水,散作甘霖潤九州”的為民之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的修身之要,體現的都是“群德”。

  “弱德”之於道德建設,關鍵在先善其身。從廣場舞擾民、遠光燈肇事,到闖紅燈、亂插隊,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過多重視自己忽略他人引起的。“弱德”的價值就在於,強調行使權利、主張訴求應有邊界意識,不以個人舉止打擾別人權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礙他人自由。“弱德”不是無為,而是內向修身有所為,外向克己有所不為,達成的是群己權界的和而不同。

  “群德”之於道德建設,關鍵在相善其群。見摔不扶、臨危不救,亂砍濫伐、污染環境,公地悲劇、叢林法則,道德之所以會“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沒有人可以是與世無爭的孤島,“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推高人際成本,“正義隻在五米之內”導致低信任度,“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加劇道德冷漠,人人見義不為結果必是人人權益受損。超越個人、關懷公共,超越私利、守衛群體,“群德”所托舉的,是包含自我權益在內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相較“弱德”,“群德”側重向善而為、見義敢為,達成的是公益眾利的和合共進。

  現代化的物質,離不開現代化的精神的澆灌。中國大踏步走入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公場域”更加普遍,共享經濟、網絡生活等“新生帶”不斷延伸,“沒有什麼事能比獲得自由更加美妙”﹔與此同時,“共在”的凸顯,權利的交錯,利益的博弈,也讓我們愈發意識到,“沒有什麼事比學會運用自由更加困難”。“弱德”與“群德”,一個突出主動修身一個突出主動為善,一個各美其美一個美美與共,兩方面結合起來,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聲。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6日 04 版)

(責編:王仁宏、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