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以創新之光照亮“裂痕”

劉根生
2018年01月26日04: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有人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新事物誕生時難言完美,擁抱“裂痕”,變痛點為亮點,才能贏得成功和進步。

  所謂“裂痕”,常常體現為某種缺陷,但這樣的缺陷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因發射時槍口跳動幅度大、影響射擊精度,駁殼槍問世后曾長期遇冷。然而,通過平放射擊,槍口跳動對精度影響小了,連發時相當於小型沖鋒槍,特別適合游擊戰。因錄音技術不成熟、早期的唱片容量隻有5分鐘,開發有聲讀物項目一度遭到反對。然而,面對市場需求,密紋唱片實現技術突破,放音時間大幅延長。今天,智能手機已趨普及,有聲讀物產品日新月異。人們不斷用創新之光照亮“裂痕”,踩著成功的階梯步步上行。

  擁抱“裂痕”,意味著要敢闖敢試,不可萬事俱備再付諸行動。“中國天眼”構想提出時,重重困難令人感覺“不可能完成”。但歷時22年,難關逐個被攻破,“大國重器”終於落地。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縣任縣委書記時說:“認准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靠改革優化環境,在破解難題中走特色化路子,他帶領大家把縣域經濟從省末位變成增長速度“省十佳”,印証了“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事實証明,守成者沒有前途,逢山開路才有希望。

  數學家陳省身曾給中科大少年班題詞:“不要考100分!”因為次次考100分需要連細枝末節都反復訓練,哪有精力思考和探索?由此既要努力學習,又要避免“滿分損失”。這也啟示人們,無“裂痕”未必好。現實中,有的人面對成果評審,放棄“有缺陷的突破”,選擇“平庸的完美”﹔有的人罹患改革拖延症,不確保萬無一失,就不敢先行先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孔子並非否定多思,而是提醒人莫因患得患失走向思而不行。“萬物皆有裂痕”,不確定因素隨時可能出現。糾結於完美主義、坐等萬事俱備,隻會錯過探索發現的驚喜。

  創新可分為兩類:一是“從0到1”,一是“從1到1個億”。前者是原發性創新,屬於垂直進步﹔后者是推陳出新式創新,屬於水平進步。實現科技領跑,需要更多的“從0到1”。而過程中充滿“裂痕”,往往是“從0到1”的顯著特征。寧要“有缺陷的突破”,不要“平庸的完美”,創新之光才會照亮一處處“裂痕”。進而言之,探索在前、總結在后,先行先試、以立促破,也是改革深水區的常態。瞄准“裂痕”久久為功,改革紅利才能充分釋放。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成功不等於成熟,完成不等於完美,“美好”永無止境。新矛盾如同“裂痕”,既映照著缺憾、不足,更孕育著希望、機遇。一次次用創新之光照亮“裂痕”,一次次在新起點上超越自己,前行的道路自會越走越寬廣。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6日 04 版)

(責編:馮人綦、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