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完善鄉村寄宿學校,助力教育脫貧

李曉鵬

2018年01月22日08:11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完善鄉村寄宿學校,助力教育脫貧

扶貧進入了最艱難的攻堅階段。不僅要在幾年內實現7000萬人擺脫貧困這一宏偉目標,更重要的是讓貧困不再發生、不再重復。在農村地區,后一個目標特別有賴於教育功能發揮關鍵作用。俗話說,“扶貧先扶志”,隻有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賦予“貧二代”更完善的知識儲備,更加獨立自主昂揚上進的意志品質,從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承”,真正脫離貧困。

昨天,在一年一度的“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之前,馬雲召集80位企業家舉行午餐會,認真探討一件關於教育脫貧的事情——在中國貧困鄉村進一步推動並校計劃,同時讓那裡的孩子們能夠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

馬雲觀察到,農村教育的一個大問題是:“一些特別貧困的地區,小學空在那兒,隻有十幾個學生,一兩個老師,教五六個年級”。不僅如此,離家遠也成為農村教育不可忽視的現狀。“冰花男孩”王福滿只是偶然間成為網紅,而比他離學校更遠、路途更艱苦的鄉村孩子,又何止百萬?根據《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發展報告》(2016)顯示,農村小學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5.4公裡,而農村初中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17.5公裡,很多農村學生每天上學往返要用去4-5個小時。

規模才能產生效益,集中才能實現脫貧。要實現“教育脫貧”,一要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城裡孩子相似的教育環境和條件,不輸在起跑線上﹔二要讓農村貧困家庭孩子脫離原生貧困環境的影響,與現代文明無縫對接。原子化狀態的農村教育現狀,無法實現投入與效益的最大化,再多的投入也難以產生效益,並校在所難免。

然而,並校的水准有高有低,低水准的並校隻能減少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時間成本,並不能提升他們的受教育水平,生活也沒有與原生貧困脫離,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很難擺脫貧困的影響。隻有真正實現集中、免費、食宿全包的標准化教育,才能通過教育擺脫貧困。

所以,真正的鄉村寄宿制學校,並不僅僅是一所學校那麼簡單,而是一整套完整的教育系統。要挑選出真正有水平的鄉村教師,從待遇上制度上保証其社會地位和向上的通道﹔要有發達完善的校車系統,每周定期在家門口接送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路上﹔要有周到細致的食宿環境和服務,確保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尤其對“留守兒童”來說,失去小家溫暖的同時,社會要給他們“大家”的關懷。

應該看到的是,國家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推廣並校,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並為之投入巨款。但無論從覆蓋面受益面和實際效果看,面對龐大而復雜的農村地區環境,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其工程的艱巨性,絕非政府一家可以承擔,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家們的介入,才能更有效地推動這項事業的發展。

馬雲向企業家們發出參與農村寄宿制學校公益項目的倡議,正是為了配合政府,在農村扶貧脫貧的關鍵攻堅戰中出一把力,使一把勁,也是新時代企業家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馬雲在鄉村教育方面持續的投入和關注說明,做公益不僅僅是給錢了事,而是需要長久關注某一具體項目和領域,持續不斷參與和投入,最終促進社會的進步。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