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網評之一】用改革打開機遇的窗口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①

李達仁

2018年01月15日17:1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用改革推開機遇的大門,以改革的精神、靠改革的勇氣、用改革的方法,把蘊藏著必然性的機遇,變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現實,這正是我們對改革開放40年最好的致敬”。

近日,一篇作者署名為“宣言”的文章《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引發無數網友留言,“將改革進行到底”“歷史終將証明一切”“擼起袖子矢志復興”……文章從“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戰略判斷出發,系統闡釋新的思想旗幟、新的發展方位、新的奮斗目標對把握歷史機遇期的戰略意義,深刻宣示“用改革推開機遇的大門”的戰略路徑,為我們把握機遇巧干實干、乘勢而上實現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

回望歷史,正是改革開放的驚世偉力,為中國打開了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的機遇之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釋放農業活力,鄉鎮企業雨后春筍般脫穎而出,570多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對外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引入先進經驗……40年來這些“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嘗試,助力國家穿越“歷史的三峽”,也讓每個中國人都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過去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開疆拓土,1500多項改革舉措付諸實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打下堅實樁基。

展望未來,新的戰略機遇期與新的征程已然開篇,一切美好都將在繼續改革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壯麗圖景已經前所未有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拿出永不懈怠的改革態度和一往無前的改革姿態成就歷史新光榮。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彰顯中國制度和道路的新優勢。世界滔滔向前,時代滌故更新。攻入深水區、無人區的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的躍遷?大發展大變革的信息時代,中國會怎樣主動變革、施展抱負?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古往今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堅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無疑是探索更好實踐路徑和制度方案、彰顯制度道路優勢的唯一選擇。“勝利不會向我走來,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改革正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制勝之道。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紓解困難挑戰和問題風險。將起未起的階段,總是最艱難的階段﹔將明未明的黎明,總是最難熬的時刻。“機遇不會等著我們,問題也不會等待我們。”新時代既面臨重大歷史機遇,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比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系統性風險存在易發可能,等等。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是防范風險的先手、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更可以化挑戰為機遇,變問題倒逼為發展動力。新時代的大道通達遠方,改革就是最好的坦途。

回首近代以來的現代化敘事,一個深深的遺憾不能不提:無論是“站在近代門檻上”的宋朝,還是將農耕文明演繹到極致的明清王朝,都未能在工商業萌芽、制造業技術革命、對外貿易等方面有一番作為,也就未能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入大發展大繁榮的工業時代。漫長而呆板的農耕文明,低效而衰朽的封建王朝,數以億計的農業人口,讓近代中國一度成為落后與停滯的代名詞、西方列強崛起的“背景板”。對比當代中國天翻地覆的發展變化,我們對“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有了更為堅實的底氣。

前程無限好,改革正當時。美好願景終歸會照入現實,我們比誰都有這個自信﹔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也比誰都有這個清醒。在新時代繼續進行這場偉大革命,展現謀劃改革的“全視角”、拿出擔當責任的“鐵肩膀”、用好具體落實的“繡花針”,我們一定可以開啟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