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業“搞環保賺大錢”帶來啟示

吳忠祥

2018年01月15日09:5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在一次集體活動中,一位企業老板在討論時動情地說,“就在去年底,公司主動拆除了4條噴漆生產線和電鍍生產線,並在4個月前拆除了產品前處理酸洗、磷化兩條工藝生產線,投入1500多萬元新上綠色環保工藝生產線。”全場向這位老板投去贊許目光,大家同時也發問:企業這種壯士斷腕、環保升級的勇氣從何而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已成為全社會的焦點。中央環保督察組到各地進行重點督察,各地紛紛重拳出擊治理環境污染,一道道限期整改令給治污戴上“緊箍咒”,迫使污染企業必須加速轉變生產方式,追求高質量發展。

一些企業誤認為,“除舊布新”會增加生產成本,怕拆拒改,瞻前顧后,顧慮重重,不願割掉自己身上的“肉”,其實是一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狹隘思維,最終反而會讓企業失去未來。

本文開頭這位企業老板向大家算了“兩筆賬”,用親身經歷分析了“小賬”與“大賬”的關系。在“小賬”方面,拆除污染性生產工藝,大量減少有害氣體、固廢殘渣排放,不僅改善了員工勞動環境,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僅材料表面噴漆單位面積就降成本30%。在“大賬”方面,由於生產方式變得綠色環保,企業贏得了更多世界500強、行業前十強等高端客戶的尊重,訂單量大大增加。企業注重環境保護,承擔了應有的社會責任,獲得了社會贊譽,贏得了長遠發展的一片“藍海”。

對這家企業而言,無論是算“小賬”還是算“大賬”,環保的結果都是賺。這給更多企業帶來重要啟示——不要以為搞環保就是“賠本買賣”。退一步說,就算“小賬”一時有所虧損,但在社會效益這筆“大賬”上賺了,企業才會有未來。

進一步看,創新綠色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不僅僅是企業行為,還是社會的系統工程。地方管理者也要具備遠見卓識,積極淘汰落后產能與夕陽產業,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扶持發展新興業態,這對企業也是重要的趨勢導向。在這一過程中,地方管理者對企業還要“扶上馬送一程”。比如,本例這家企業主動升級生產工藝,離不開地方政府、環保、金融等部門的積極服務,后者打出了服務“組合拳”。

正確處理“小賬”和“大賬”的關系,企業才能賺得盆滿缽滿。對地方管理者來說,正確理解產業轉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空間。

(責編:王倩、黃策輿)